第439章 算帐(7 / 9)
这种事情没法统计,但是从数字上来推论,应该是如此。”
夏原吉点点头,接着对比起了现在大明的盐产量。
“大明的比较好算,因为太祖高皇帝全面禁止私盐的原因,目前朝廷每年发放的盐引是20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所以盐场每年的盐产量是6亿斤,这个是非常清晰的。”
姜星火又问道:“需求量呢?大明每年实际消耗的盐是多少?”
这个问题同样不难,夏原吉答道:“按照洪武二十六年那次的人口统计,大明总人口6054万人,如今过去了十年整,算上自然增长和战乱损耗,应该还是在6000万左右,每人每年同样按7斤盐来算,需要4.2亿斤盐。”
这样看来北宋年耗盐量7亿斤,而产量是10亿斤;大明年耗盐量4.2亿斤,而产量是6亿斤。
也就是说,食盐产量比实际消耗量大一截是正常现象。
夏原吉点点头,然后继续说道:“接着说盐税,北宋官盐的盐税收入是1200万贯,假设铜钱价值不变,按现在的银价(1两银子=1200文铜钱)折算,基本相当于现在的1000万两白银。”
这个数字相当惊人!
北宋的商税收入此前明确过,约合760万两白银。
而盐税收入,则高达1000万两,这还是官盐只占市场流通四成的情况。
如此一来,也就不难理解北宋岁入1亿缗钱是怎么来的了。
“大明的盐税,换算成白银,大概每年250万两。”
“所以,这个数字无论怎么看,都是有古怪的。”
这里的古怪,不是指的私盐问题,事实上私盐这东西,光靠制度是无法禁绝的,姜星火说的古怪,是刨除私盐后的事情。
既然每人每年的盐食用量是一样的,北宋1亿人口,大明6000万人口,而北宋盐税收入在官盐只占市面流通量四成的情况下,达到了1000万两,大明如果同样官盐只占市面流通量四成,那么合理的税收,应该是600万两,但如今实际上只有250万两。
——剩下350万两差在哪了?
只要解决盐税的问题,那么姜星火面临的赌约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这里面有两个变量有可能导致数字的差异。
第一个是官盐占市场的比例,第二个是每斤盐在北宋和大明不同时期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