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何不效景元旧事(2 / 5)
在了扶手上,向着出声之人看去,声音冷冽:“若消息不实,我何至于要让诸位夜半来此?为了向关中百姓展示,我大秦臣子绝无怠惰之心吗?”
“……”这话一出,朝臣顿时默然。
姚崇连忙解释了消息的来源。原是魏国败军之中,有人侥幸遁逃入山,保住了性命,改换了装束,试图打探魏王脱逃后的情况,却看见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种种。应帝的亲卫带着魏王的头颅,与刘裕会合到了一起,随后向北而去,向着魏国腹地征讨。
他一边让同行之人向北赶赴平城报信,一边则向着关中赶来,希望能将此消息告知秦国,从此地得到助力。
但这消息送来,秦国能不能向魏国提供帮助姑且两说,却实实在在是一道晴空霹雳,砸在了秦国众人的头上!
“唉……之前就说,应该发兵支持拓跋圭的。”
“现在是该当说这个的时候吗?”姚崇转头向着说话之人看去,厉声呵斥。“请诸位来,便是要让各位集思广益,想出个办法来!”
朝臣再度缄默无声。有人吞咽了一口唾沫。
魏王身死的消息来得太过突然,还是永安御驾亲征造成的结果,他们怎敢随意评价呢?
按说,应魏之间的交手应该还能有多时的对峙,那野心勃勃的魏王也算是个沙场老手,不会让永安快速占到便宜,结果竟然结束得这样快!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恐怕,魏王死后,河北会很快落入应帝的手中。”
“那麽魏国后方平城呢?”姚兴向着说话之人问道。
他欣慰地看到,终究还是有人敢说话的,虽然说话的人是皇叔姚硕德,让此地仿佛是他姚家的会议室,但总得有人开了个好头才行。
姚硕德迟疑了一下,答道:“臣不敢断言。”
姚兴唇角的笑意,又顿时消失不见了。
但他又很清楚,为何连老将姚硕德都不敢随意做出定论。
姚兴还没忘记,拓跋圭刚收到后方急报时,他和姚硕德在车中的商议。
彼时姚硕德的判断是,拓跋圭评估战局的眼光不差,不会轻易出事。但他偏偏就这样死了,仿佛一遇到永安,就遇到了天生的克星。
天幕的那一段发展里,拓跋圭到死也没遇到北上的王神爱,竟仿佛不只是王神爱的遗憾,也是拓跋圭的幸运!
在这样一个经验都不能随意套用的情况下,谁敢断言接下来的发展呢?
或许,平城因为拓跋圭之死,反而会同仇敌忾,哀兵之中士气大增,但更大的可能,是拓跋圭的死讯传至平城,便抽掉了魏国的主心骨,再无回天之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