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5 / 9)
立刻把着孔佑肩膀,挤眉弄眼:“怎么感觉你有点怕他?怎么,难道你欠了他的钱?”
“孔”为大姓,孔佑并未说自己家世,练子宁只把孔佑当普通人。
刘琏挑眉:“没欠钱,只是比试时输过。你明白的,我们南直隶人经常去北京游学。”
练子宁惊讶:“孔兄学富五车,居然会输?来来来,我们比一比!”
他不由分说,拉着朱标就往正在比试的“擂台”走。
朱同好奇:“你们比什么?若是诗词歌赋,伯泽可能会输。”
孔佑赶紧回答:“不是不是,就是比经义。”
刘琏耸肩:“啊?那赶紧让伯泽回来。”
张琳好奇:“伯泽也不擅长经义?”
宋朝原本以诗文取士,后认为诗文取的士没什么用处,改为经义取士。
事实证明,经义取士比诗文取士更没用,除了取得只有文采之人,还在只有文采外增添了只读圣贤书的副作用。
洪武元年开科取士后,朱元璋发现所取进士大多不通庶务,便力排众议改了些科举规则,变得更重策论。所以不善经义之人也能中举人。张琳并不惊讶“陈炜”不善经义。
“不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伯泽和人比是欺负人。”刘琏道,“其实伯泽因为年少,担心殿试上考官会压他名次,所以准备下次再考。若你们中哪个当了状元,又输给了他,岂不是很丢脸面?”
张琳:“???”
宋璲扶额:“孟藻,你少说两句!”
朱同也神色大变:“别给伯泽添麻烦!”
然而,两人现在的提醒已经完了。
刘琏给朱标已经引来了极大的仇恨,连沉稳无比的张琳都脸色一沉,往“擂台”走去。
孔佑欲哭无泪,走到刘琏身边小声道:“老师会生气吧?”
刘琏展开折扇,捂着嘴笑道:“我帮伯泽扬名,他生什么气?他生气了又能奈我何?”
宋璲骂道:“你就是欺负伯泽脾气好,不会和你一般计较!”
朱同使劲点头:“就是就是。”
孔佑焦急道:“你们就在这看着?不帮老师?”
刘琏眼皮子一翻:“帮什么?”
孔佑看向最为老成持重的宋璲。
宋璲微笑:“伯泽不会输。”
朱同也笑道:“你忘记你老师过目不忘了吗?和人比经义,是他欺负人。”
看着兴致冲冲的三位先生,孔佑嘴角不住抽动。
他怀疑,虽然此事是刘琏出头,但宋璲和朱同都喜闻乐见。
朱标莫名吸引了许多仇恨,被练子宁拉上“擂台”比经义。
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