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5 / 8)
        
            
            手背在身后,两手紧紧扣紧,板着脸一言不发。
  “我爹真的不在乎虚名。所以没有证据也没关系,大不了把你们以谋反罪杀了,然后再让你们宗族三代之内不能科举而已。”朱标深吸一口气,又深深叹了一口气,“管什么身后名,先杀了再说,看看有多少人真的不怕死。”
  “但我不一样。我愿意和你们多废话几句。”
  “你们既然这样重视生前身后的名声,那我当然哪里痛捅哪里,把你们最珍视的统统碾碎。”
  朱标朝朱元璋拱手。
  “爹,儿子请求别杀刘三吾和诸位考官的满门,而是将他们驱赶回祖地。”
  “既然他们不拿科举当回事,那不仅他们的宗族,他们祖地同乡所有人都三代之内不准科举,已经得功名者不可继续往上考。”
  “儿子请求把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刻在碑上,立在他们的家乡,告诉路过的所有人,这里出了个践踏赴考举子心血的人,让朝廷对这里人的品行产生了怀疑,所以才下达这样的命令……”
  朱标话音未落,一位考官不断磕头,将额头都嗑出了血:“臣冤枉!臣没有徇私舞弊!臣对此事一无所知,录取的学子中绝对有北人!臣递上去的名单有草稿!臣有证据!”
  “臣也一样!臣只是摄于刘三吾淫威,不敢辩驳!请陛下治臣包庇之罪!臣愿意以死谢罪!”
  “请陛下杀了臣,满门抄斩都行!千万不要牵连邻里!他们是无辜的!”
  “陛下,太子殿下,求求你,求求你们!”
  “臣愿意将功赎罪!刘三吾并非幕后之人!臣有证据!”
  “刘三吾,不要执迷不悟!你也是被胁迫的,难道你不恨吗!我恨!我要和他们拼个鱼死网破,同归于尽!”……
  考官们闹哄哄一片,居然全部认罪。
  从朱标说明南北榜案是南北党争的前兆开始,他们心中就开始动摇。
  许多人真的只是冤枉,只是怕此事定为科举舞弊所以咬死不认罪,奢望皇帝能顾忌名声,法不责众;还有人虽然知道此事、参与此事,但并未想的那么深刻,只以为是为南人谋好处。
  朱标将他们与站在岳飞和辛弃疾对立面的南宋大臣并列,他们心就动摇了。
  当顶在前面的刘三吾,被朱标一幅字一封信击溃了“道德完人”“当世大儒”的金身,民间和后世对刘三吾的评价也会波及他们。他们再无可能留下清白名声。
  再加上朱标在他们家乡立碑,还把他们的族人全部赶回家乡监禁这一残忍惩罚,他们彻底怕了。
  比被处死还害怕!他们根本无法想象,自己的族人被囚禁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