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1)(8 / 22)
洽德(一八四八——一九二三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通俗资本论》的作者。—译注
二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上)
中国共产党人今天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和毛泽东以及共产党的其他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曾经作了十几次的谈话。但在考察他们的政策之前,我们对于共产党和南京之间长期斗争的性质,必须先有一些概念。哪怕要了解红色西北最近的情形,也必须首先看一看一些历史事实。
我在下文中有一部分转述了洛甫的话,他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年轻书记,曾经留学美国,我在保安访问了他。这部分读起来可能很吃力,但我认为是值得的。
大家知道,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九二一年才成立。它发展很快,到一九二三年,国民党创建人孙逸仙博士同苏俄达成了他的那个著名的协议。当时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没有当权,都自称要为实现民主而斗争。要达成协议很容易。一九二四年,国民党在俄国顾问帮助下,按照列宁党的方式,进行了改组,同中国共产党结成了联盟,共产党员在领导和组织一九二五——二七年的大革命中非常活跃,结果推翻了北京的腐败独裁政权。
这种合作的基础,就共产党人而论,可以归结为孙逸仙博士和国民党接受两大革命原则。第一个原则承认有必要采取反帝政策——用革命行动收复政治上、领土上和经济上的全部主权。第二个原则要求在国内实行反封建反军阀政策——对地主军阀实现民主革命,建设新式的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共产党和国民党都认为这必须是民主性质的。
当然,共产党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实现,是将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先决条件。因此,他们采取支持“民主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立场是合乎逻辑的。
不幸孙逸仙博士在一九二五年革命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去世了。到一九二七年,国共两党的合作宣告结束。从共产党的观点看来,国民革命也可说是在那时候完结了。国民党的右翼,在新军阀的控制之下,在某些外国、通商口岸银行家和地主的支持之下,跟合法选出的汉口政府宣告决裂。他们在蒋介石领导下在南京另立政权,当时共产党和国民党中的大多数都认为这个政权是“反革命的”,也就是说,是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本身的。
国民党不久便顺从南京的政变,但共产主义却成了杀头的罪名。共产党人为民族主义的主要两点——反帝运动和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