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2 / 21)
歌声来看,这倒更象是中学生的假期远足。
出城没有几里路,突然下达了一个防空演习的命令。一班班的战士离开了大路,躲到了高高的野草丛中去,戴上了他们用草做的伪装帽,草披肩。在大路边上多草的小土墩上支起了机枪(他们没有高射炮),准备瞄准低飞的目标。几分钟之内,整条长龙就在草原上消声匿迹了,你分不清究竟是人还是无数的草丛。路上只有骡子、骆驼、马匹仍看得见,飞行员很可能把它们当作是普通的商队的牲口。不过骑兵(当时在打先锋,我看不到)得首当其冲,因为他们唯一的预防措施是就地寻找掩护,找不到就只好尽可能分散开来,但是不能下马。空袭中无人驾驭,这些蒙古马就无法控制,全团人马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在听到飞机嗡嗡声时给骑兵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上马!”
演习令人满意,我们继续前进。
李长林说的不错。红军的好马都在前线。他们的骑兵师是全军的骄傲,人人都希望提拔到骑兵师去。他们骑在三千匹左右的漂亮宁夏马上,从体格上来说是全军最优秀的。这些快骑比华北的蒙古马高大强壮,毛滑膘肥。大多数是从马鸿逵和马鸿宾那里俘获来的,但是有三足营的马是将近一年前与国民党骑兵第一军司令何柱国将军作战时夺取过来的,其中一营的马全白,一营全黑。这是红军第一骑兵师的核心。
红区外面的人在红军进入甘肃和宁夏的时候曾经预言,回民骑兵会把他们打得溃不成军。结果却不然。一九三五年在陕西办了一所骑兵学校,由德国顾问李德训练红军骑兵的核心,李德是个驰骋能手,曾在俄国红军骑兵中服过役。不象不会骑马的多数南方人,陕西和甘肃本地人有许多都是生来就学会骑马的,因此从这些本地人才中很快就训练出一支精锐的骑兵。他们在一九三六年上战场,西北就出现了新式的骑兵战。
回民是驰骋能手,但不善在马上开枪或挥刀,汉民骑兵也是如此。他们的战术是与步兵配合,疾驰前进,两翼包抄,如果这样还不能击溃敌军,就下鞍蹲地射击,这样就失去了机动性。李德训练红军骑兵使用马刀,这是红军兵工厂土制的,质地粗劣,不过足以应付需要。红军骑兵挥刀冲锋,很快就声誉卓著。在短短的一年内,打了几场胜仗,俘获了不少新军马。
我在甘肃随红军骑兵骑了几天马,或者精确地说,随红军骑兵走了几天路。他们借给我一匹好马,配有俘获的西式鞍子,但是每天行军结束时,我觉得不是马在侍候我,而是我侍候马。这是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