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11 / 21)
每一个其他国家的共产党一样,他们的政策必须符合,而且往往是必须从属于斯大林独裁统治下苏俄的广泛战略需要。
这一些至少是够明显的了。由于分享俄国革命的集体经验,由于共产国际的领导,中国无疑地得到了很大好处。但同样确实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其生长发育的痛苦过程中遭到严重的挫折,也可以归因于共产国际。
①指留英中国学者熊式一。——译注
②这里我不是指全体农民群众,而是指共产主义的先锋队。
③奥斯瓦德·斯宾格勒(一八八〇——一九三六年)德国哲学家,著有《西方的衰亡》。——译注
四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三七年的中俄关系史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从一九二三年到二七年,是苏联和国民革命派之间的一个事实上的同盟时期。后者是由在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旗帜下联合起来的同床异梦的合作者组成的,他们的目的是要用革命来推翻当时的中国政府,实现中国的独立,摆脱外国帝国主义。这项振奋人心的事业以右翼国民党的胜利,成立南京政府,同帝国主义达成妥协,中俄关系破裂而告终。
从一九二七年到一九三三年是俄国孤立于中国和南京完全绝缘于俄国影响时期。这一时期到一九三三年底莫斯科恢复与南京的外交关系而宣告结束。第三个时期以南京莫斯科温吞水的修好开始,由于南京不断同中共进行激烈内战而弄得很尴尬,后来到一九三七年初戏剧性地结束,当时共产党和国民党实行了部分和解,为中俄合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但我在红军的时候,对共产党的情歌,国民党仍充耳不听,这个新的时期以后在恰当场合再谈。
上面提到的中俄关系三阶段也确切地反映了共产国际近年来性质的变化,以及它从一个国际煽动组织转变为苏联国家政策的一个工具的几个过渡阶段。苏联和共产国际这种变化的国内和国际上的极为复杂原因的辩证关系,要在本书加以详述是不可能的,但是考察一下这些变化对中国革命基本发生了什么影响,又受到中国革命什么影响,却很适宜。
凡是对这个问题有所研究的人都知道,中国革命在一九二七年遇到的危机与俄国内部和共产国际内部所发生的危机正好发生巧合,后者表现为托洛茨基主义和斯大林主义争夺世界革命力量的理论控制权和实际控制权的斗争。要是斯大林没有等到一九二四年才提出他的“在一国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