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部分(3 / 7)
大关心,战斗
力既不强,又怕冷,在关外驻守一段短时期,便遣回家乡,另
调新兵前来。袁崇焕认为必须用辽兵,他们为了保护家乡,抗
敌勇敢,又习于寒冷气候。训练一支精兵,必须兵将相习,非
长期熏陶不为功,不能今天调来,明天又另调一批新兵来替
换。他主张在关外筑城屯田,逐步扩大防守地域,既省粮饷,
又可不断的收复失地。
“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明兵打野战的战
斗力不及习于骑射的清兵,这是先天的限制,不易短期内扭
转过来,但大炮的威力却非清兵所及。所以要舍己之短,用
己所长,守坚城而用大炮,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在需要奇兵
突出、攻敌不意之时,才和清兵打野战。为了争取时间来训
练军队、加强城防,有时还须在适当时机中与敌方议和,这
是辅助性的战略。
“法在渐不在骤,在实不在虚”——执行上述方策之时,
不可求急功近利,必须稳扎稳打,脚踏实地,慢慢的推进。绝
对不可冒险轻进,以致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这三个基本战略,是他总结了明清之间数次大战役而得
出来的结论。明军三次大败,都败于野战,以致全军覆没;宁
远两次大捷,都在于守坚城、用大炮。
这基本战略持久的推行下去,就可逐步扭转形势,转守
为攻。但他担心两件事。一是皇帝和朝中大臣对他不信任,二
是敌人挑拨离间,散布谣言。因此在上任之初,对此特别强
调。他声明在先,军队中希奇古怪之事多得很,不可能事事
都查究明白。他又自知有一股蛮劲,干事不依常规,要他一
切都做得四平八稳,面面俱圆,那可不行。总而言之:“我不
顾自己性命,给皇上办成大事就是了,小事情请皇上不必理
会罢。”
崇祯接到这道奏章,再加奖勉,赐他蟒袍、玉带与银币。
袁崇焕领了银币,但以未立功勋,不敢受蟒袍玉带之赐,上
疏辞谢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