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9 部分(6 / 7)
清军,乘机可
截断清兵归路。北京的卫戍部队本来有所谓“京营”,在明太
祖时是全国诸军之冠,精锐之极,可是这时久未训练,早已
CB
无用,所以袁崇焕派满桂和自己所带的九千骑兵守北京。
崇祯见他并不将所有援兵都调来守北京,更加忧虑重重。
总之,他见清兵来攻,已吓得魂飞魄散,只盼望所有援军的
一兵一卒,都在北京城外保卫他皇上万岁一个人。他完全不
明白打仗的道理。一支部队如果派出去攻击敌军后路,所发
生的作用,往往比守在北京城外要大得多。
清兵于十一月二十七日退到南海子,溃败之后,心中不
忿,便在北京郊外大举烧杀出气。北京城里居民的心理是和
皇帝一样的,顾到的只是自己身家性命,大家听信了谣言,说
袁崇焕不肯出战,别有用心。许多人说清兵是他引来的,目
的在“胁和”,使皇帝不得不接受他一向所主张的和议。于是
有人在城头向城下的袁部骑兵抛掷石头,骂他们是“汉奸
兵”。石头砸死了几名兵士。
这种盲目的群众心理,实在是很可怕的,近代的群众心
理学书籍中常有提到。第一次宁远大战,清兵猛攻,眼见城
破在即,百姓就大骂袁崇焕害人,清兵退后,便即大哭拜谢。
据动物学家的调查报告,合群的动物(如老鼠)在遇到危难
时,往往会撕杀同类,或许是出于同一心理。
就在这时候,清兵捉到了两名明官派在城外负责养马的
太监,一个叫杨春,一个叫王成德。皇太极心生一计,派了
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宁完我、巴克甚、达海等人监守。
俘虏了两名小小太监,何必要派五名将领来监守?其中当然
有计。高、鲍、宁三人是投降满清的汉人。到得晚上,鲍承
先与宁完我二人依照皇太极所授的密计,大声“耳语”,互相
说道:“这次撤兵,并不是我们打了败仗,那是皇上的妙计。
你不见到么?皇上单独骑了马逼近敌人,敌人军中有两名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