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 部分(3 / 7)
监们
散播出去的?还是一般群众天生的喜欢听信谣言?又或许,受
到了重大惊恐和损失的北京百姓需要一个发泄的对象?
从长远来说,人民的眼睛确是雪亮的,然而当他们受到
欺蒙之时,盲目而冲动的群众,可以和暴君一样的胡涂,一
样的残酷。但隔得远了一些,自己的生命财产并不受到直接
的影响时,人们就可以冷静地思考了,所以除了北京城里一
批受了欺骗的百姓,天下都知道袁崇焕是冤枉的,连朝鲜的
⑥
君臣百姓也知道他的冤枉,为他的被害感到不平。
袁崇焕死后,骸骨弃在地下,无人敢去收葬。他有一个
姓余的仆人,顺德马江人,半夜里去偷了骸骨,收葬在广渠
门内的广东义园。隔一道城墙,广渠门外的一片广场之上、城
壕之中,便是八个半月之前袁崇焕率领将士大呼酣战的地方。
他拚了性命击退来犯的十倍敌军,保卫了皇帝和北京城中百
姓的性命。皇帝和北京城的百姓则将他割成了碎块。
那姓余的义仆终身守墓不去,死后就葬在袁墓之旁。非
常奇怪的是,余君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在袁崇焕墓旁看守。直
到民国五年,看守袁墓的仍是余君的子孙,他们说是为了遵
⑦
守祖宗的遗训。
程本直、余仆的行为表现了人性中高贵的一面。谢尚政
的行为表现了人性中卑劣的一面。袁崇焕的死法,却又显示
了群众在受到宣传的愚弄、失却了理性之后,会变得如何狂
暴可怖。袁崇焕是一团火一样的人,在他周围,燃烧的是高
贵的火焰、邪恶的火焰、狂暴的火焰。这些火焰就像他本人
灵魂中的火焰那样,都是猛烈地闪亮的。
袁崇焕死后,旧部祖大寿、何可纲率军驻守锦州、宁远、
大凌河要塞,清军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崇祯四年八月,皇
太极以倾国之师,在大凌河将祖大寿紧紧包围,十月间祖大
寿不支投降。副将何可纲不降,被杀。祖大寿骗皇太极说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