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1 部分(6 / 7)
焕冤死,义不独生。伏乞皇上骈收臣于狱,俾与崇
焕骈斩于市。崇焕为封疆社稷臣,不失忠。臣为义
气纲常士,不失义。臣与崇焕虽蒙冤地下,含笑有
余荣矣。”
④朝廷抄袁崇焕的家,家里穷得很,没有丝毫多余的
财产。他在辽西的家属充军到浙江,后来改充军到
贵州,在广东东莞的充军到福建。《明史》说袁崇焕
没有子孙。近人叶恭绰则说:“袁后裔不知以何缘入
黑龙江汉军旗籍。”当时满清掳掠大量汉人至辽东为
奴,我猜想袁崇焕的子孙多半是给满清掳掠了去,到
黑龙江苦寒之地作农奴,因而编入汉军旗籍。袁崇
焕的冤狱,到清朝乾隆年间方才得以真相大白。《明
史》完成于乾隆四年七月,其中《袁崇焕传》中,根
据清方的档案纪录,直言皇太极如何用反间计的经
过。乾隆皇帝隔了几十年,才读到《明史》中关于
袁崇焕的记载,对袁的遭遇很是同情,下旨查察袁
崇焕有无子孙,结果查到只有旁系的远房子孙,乾
隆便封了他们一些小官,那已是乾隆四十八年的事
了。
⑤见《明季北略》。
⑥清人所修的《明史·袁崇焕传》说:“遂磔崇焕于市
……天下冤之。”朝鲜《仁祖实录》八年二月丁丑载:
朝鲜的使者朴兰英到沈阳,满清的王公当着他面互
相“耳语”,说袁经略果然和我们同心,只可惜事情
败露而被逮捕。这样的国家机密,怎会当着外国使
臣的面而互相耳语,故意让他听到?朴兰英明白他
们的用意,只不过想借他而传言到明朝去,以便尽
快杀了袁崇焕,所以他在给朝鲜国王的奏章中说:
“此必行间之言也。”直到一百年之后,朝鲜的君臣
们在讨论明朝覆亡的原因时,还说主要原因是杀袁
崇焕(见朝鲜《英宗实录》六年十一月辛未,即雍
正八年,公元一七三○年)。
⑦民国五年,东莞人张伯桢的儿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