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部分(1 / 7)
和才能。
然而为甚么终于杀了他?显然,崇祯不肯认错,不肯承
认当时误中反间计的愚蠢。杀袁崇焕,并不是心中真的怀疑
他叛逆,只不过要隐瞒自己的愚蠢。以永远的卑鄙来掩饰一
时的愚蠢!
为甚么隔了这么久才杀他?因为清兵一直占领着冀东永
平等要地,威胁北京,直到六月间才全部退出长城,在此以
前,崇祯不敢得罪关辽部队。要等到京师的安全绝对没有了
问题才动手。在此以前,他不是不忍杀,而是不敢杀。
崇祯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个大学士(相当于宰相或副
宰相),十四个兵部尚书(那是指正式的兵部尚书,像袁崇焕
这样加兵部尚书衔的不算)。他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
督,除袁崇焕外还有十人,杀死巡抚十一人、逼死一人。十
四个兵部尚书中,王洽下狱死,张凤翼、梁廷栋服毒死,杨
嗣昌自缢死,陈新甲斩首,傅宗龙、张国维革职下狱,王在
晋、熊明遇革职查办。可见处死大臣,在他原不当是一件大
事。这些兵部尚书中,有些昏愦胡涂,有些却也忠耿干练,例
如傅宗龙,只因为向崇祯奏禀天下民穷财尽的惨状,崇祯就
大为生气,责备他道:“你是兵部尚书,只须管军事好了,这
些陈腔滥调,说它干甚么?”后来便将他关入狱中,关了两年。
崇祯传下来的笔迹,我只见到一个用在敕书上的花押,以
及“九思”两个大字。“九思”出于《论语》。孔子说:君子
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
虑听清楚了没有;考虑自己的表情温和么?态度庄重么?说
话诚恳老实么?工作严肃认真么?遇到疑难,考虑怎样去向
人家请教;要发怒了,考虑有没有后患;在可以得到利益的
②
时候,考虑是不是该得。这就是所谓“九思”。此人大书
“九思”,但自己显然一思也不思。倒是在死后,得了个“思
宗”的谥法,总算有了一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