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三章 生剖孕妇抢婴案件(1 / 5)
这些天是国庆,全国都在欢庆,香港也不例外。今天香港街头到处都是人潮,见到有很多大陆的游客来香港旅游,我还在想是否会碰见天涯的朋友们,呵呵,不过工作重要,“相遇在街头”会有诸多不便。
每逢重大节日或者庆典,需要基本全港警察出动巡逻执勤,道路封锁到处军装,维持公共秩序,保护市民安全,场面颇为壮观。昨天在洛克道一带工作,从湾仔到时代广场,行到鹅颈桥街市,依旧繁华如初,立交桥下人头攒动,买菜的街坊、品尝美食的路人、闲逛的游客,满地蔬菜瓜果、海鲜肉铺,与一桥之隔的时代广场高贵迷离、金碧辉煌景象截然相反,传统与现代,市井与摩登,感觉在现实中的转换比想象中来的更突然,产生强烈的反差,包括对视觉、听觉、味觉的强烈冲击力。
其实我中意在街头巷尾巡逻,不喜欢待在大厦内吹冷气的生活,每天压力重重勾心斗角,经常茫然失措。走在户外就放松多了,每天都能看见人们微笑自信的面孔,感受生活的真实气息,就如同浏览一副活生生的香港风情画卷,每天都是诗情画意却又不一样。走到鹅颈桥下,灰水佬头顶报纸认真刷墙,霸王花推车日日不变,桥底避风塘炒蟹档香气四溢,报摊的大婶手拿着一杯阿华田坐在一堆红红绿绿的书中,斜眼看着年轻的四眼仔在紧张的翻看咸湿杂志;这边社会福利署的标牌写着“夫妻相处,凡事体谅,有商有量”,那边又看见多年不见的“打小人”的婆婆在为人民服务。
并非惊蛰时节,时逢假期婆婆也摆摊服务,平日众多婆婆划地为据,各为一方,凡有人要求“打小人”,婆婆就收取40-50元,开始口中振振有词,然后用摆在身边的一堆破鞋开始挥鞋拍打纸质小人,打到手腕红肿,看顾客怒气消失,双方皆大欢喜。“打小人”是香港这一带独有的职业,经常引得各种中外游客围观,婆婆开档代客打人,地上摆放观音像、黄大仙、弥勒佛等,前面摆着水果,两排黄色黑纹的纸老虎,脚边是早已熏黑的烧纸铁桶。打完小人,还要把白猪油抹在纸老虎上,免得老虎开口伤人,然后一并烧掉。鹅颈桥的头号打手就系短发的金阿婆,每天都有排队的人龙,阿婆有时还著一副墨镜,身边打小人的鞋子五花八门,从乌糟布鞋到新款高跟,多种选择。有些婆婆没有观世音、黄大仙像,还摆放招财猫和泰国木雕,恐怕有天HELLO KITTY和迪斯尼的米奇都有出场的机会了。不管怎样,要求打人的普通百姓发泄了怒气,减少了压力,也未尝是件无用功事。
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