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九章 冲动的惩罚(中)(4 / 5)
,他正是钦天监的主人,大明朝的钦天监正。让一个‘西夷’、‘生蕃’担任承担观察天象、颁布立法的重要部门的负责人,这放在十几年前,是谁也想不到的。但是现在,两京钦天监都是由西洋人当家了。
这一切,还得从当年的沙勿略神父说起,在沈默的庇护下,沙神父在嘉靖末年抵达了北京,并在隆庆初年见到了皇帝,进献了各种西洋玩物。其中的西洋乐器和钟表,深得皇家喜爱。因为乐器和钟表都需要定期调试,皇帝便给了他大明子民的身份,允许其在北京常住。
沙勿略精通汉语,对《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的造诣,甚至超过了许多明朝官员,他也因此成为京城各种聚会的座上客,因此结识了很多高官名士,甚至于其中不少人相交莫逆。
博学多才、品质高贵、温和优雅的沙神父,用自己不懈的努力,改变着大明朝皇帝、官员、甚至百姓,对西洋人的看法,证明欧洲人不是野蛮人,而是有着同样高度发达文明的,只不过毛多了点而已……
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沙勿略终于实现了他的毕生夙愿,隆庆皇帝允许他在京城修建一座教堂,并传播自己的宗教。在朋友的帮助下,沙勿略在玄武门内买到一处地产,并重建为教堂。到了万历三年,教堂竣工,看着富丽堂皇的巴洛克风格建筑,沙勿略此生无憾,含笑长逝……遵照他的遗愿,沙神父的灵柩被安葬在教堂后的空地上,在管风琴的优雅乐声中,永远的陪伴着自己的孩子。
沙勿略虽然去世了,但他毕生的心血,已经结出累累硕果。在北京十年间,经他洗礼入会的教徒,达到八千多人,其中不乏高官、名士……这还是沙勿略接受了沈默的劝告或者说警告,控制了入会人数。否则以他和他的,治病救人,布施贫苦,以及那套成熟的神论,在北京城拉起个几万人的帮派,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沙勿略很清楚自己的使命,只是要让天主教在大明朝站稳脚跟,至于发扬光大的事情,那是该后辈来完成的。所以他很认同沈默给出的‘控制数量,以质取胜;建立口碑,长远取胜’的方针。
而且他也意识到,仅靠学习汉话,熟读儒家经典,并不能真正赢得明朝人的尊重……士大夫们只会把他们当成是唐朝的各国遣唐使,慕名来学习中华文化的后进而已。要想赢得他们的尊重,还得拿出强过他们的东西,因为在接触中他发现,明朝的士大夫,对于未曾认识的东西,十分好奇,很尊重掌握这种知识的人,并且能够虚心学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