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6 / 7)
那拉氏瞟我一眼,笑着对十三道:“尝尝即知。”胤禛连挟几箸密汁鲜桃,承欢拿着筷子紧盯着他,胤禛笑着侧身吩咐:“为格格布菜。”我忙走过去,拿一小碟,拔了些密汁鲜桃放在承欢面前。
承欢看看我,忽然开口道:“皇伯伯,今晚的膳食好吃吗?”胤禛轻轻颌首,面带疑色笑看着承欢,我忙对承欢摇摇头,承欢一呆,低头开始吃饭。胤禛掠我一眼,又看看承欢,默默吃起来。弘历捏捏眉心,轻摇了摇头。
深秋已逝,寒冬来临。北风凛冽的吹着,让人从心底里觉得冷。
皇贵妃年氏于年底骤然去世,汪景琪所著之书便成了年羹尧之罪的铁证,胤禛令其自尽,其九族之内全部革职。其幕客汪景琪以‘大不敬’定罪,处斩。这完全验证了当初十三所说的话‘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若高到不能再高,就只能往下走了。’
年妃去世的第二个月便发生了这件事,宫里的太监、宫女们纷纷议论,认为胤禛冷酷无情、惨杀功臣。
心中一阵心痛,有谁懂他呢?一个将军利用战事纳贿营私,冒销滥报,然后利用所得之财笼络兵士,令兵士只识将军不识朝廷;另外年羹尧自以为当年在西北绊住了十四是立了大功,就残忍异常、杀戮任性,起居饮食,与宫中无二。他是最痛恨官员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的,所以在雍正元年元月份就连下了十一道谕旨,告诫督抚提镇等文武百官司,务必勤于政事,杜绝贿赂等弊政。为制止官吏的贪污受贿现象,还建立了养廉银和耗羡归公制度。更何况年羹尧是他一手提携的,他心中的痛不是旁人能理解的。
年羹尧真算功臣吗?比起十四来,他又算得了什么?
缓步走入御花园,随兴踱着步子。
无意中看见弘历一个人坐在湖心亭子里,我走过去,坐在了他的对面。端起桌上的酒壶抿了口,见他依然意兴阑珊、情绪低落,我继续默默喝着酒。
半晌后,他自湖面收回目光,看着我微怒道:“他们都说皇阿玛容不下大臣。”
我瞅他一眼,反问道:“那四阿哥也是这样认为的吗?”说完后静静地看着他,他冷哼一声,恨声道:“利用战事纳贿营私、冒销滥报,这就是他做的好事。皇阿玛继位之初就下了十一道谕旨,告诫文武百官,务必勤于政事、杜绝贿赂等弊政。若不是他有战功,他又岂能活到今日”。
我笑笑道:“那只是其一,他更该死的地方,应是‘分陕旌旗周召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