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火——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1)(6 / 23)
中国国民党人和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未来走向的判断却截然不同。包括孙中山本人。
孙中山对中国革命走向的估计判断,集中体现于1923年初的《孙文越飞宣言》。
这是一份国民党人经常引用、共产党人很少引用的宣言。后来出现的国共分裂及共产国际以苏联利益为中心干涉中国革命的倾向,都能从这份宣言的字里行间发现阴影。
越飞是老资格革命党人,真名叫艾布拉姆?阿道夫?亚伯拉罕维奇,克里米亚人,1908年就同托洛茨基在维也纳编辑《真理报》,1917年十月革命时是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22年8月,他以副外交人民委员的身份来华担任全权大使,肩负两个方向的使命:
在北方,与吴佩孚控制的北京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实际解决两国间悬而未决的中东路和外蒙古问题,维护苏维埃国家的利益。
如果北方受挫,就在南方帮助孙中山的南方革命政府。
来中国之前,他绝对没有想到要和孙中山签署什么联合宣言。
到中国之初也没有想到。1922年8月19日,越飞在北京还给吴佩孚写了一封信,说吴将军“给莫斯科留下了特别好的印象”,提议密切双方合作。
结果吴佩孚在中东路问题和外蒙古问题上毫不松口。越飞在北京半年,工作毫无进展。于是他重点转向发展与南方政府的关系,实行以南压北的方针。
1923年1月17日,越飞以养病为名赴上海。在沪十天之内,几乎每天都同孙中山或孙中山的代表张继接触。1月26日,《孙文越飞宣言》公开发表。
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宣言第一条:“……孙中山博土认为,共产主义秩序,乃至苏菲(维)埃制度不能实际上引进中国,因为在这里不存在成功地建立共产主义或苏菲(维)埃制度的条件。越飞先生完全同意这一看法,并且进一步认为,中国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问题是实现国家统一和充分的民族独立。”
孙中山和越飞,一个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一个是苏联政府同时也是共产国际在中国的代表。两人皆不认为中国存在马列主义生存发展的土壤;皆认为中国不存在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条件。
孙中山的不信,一半出于对三民主义的信念,一半出于对当时刚刚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担心。所以他一定要用宣言的形式肯定“苏菲(维)埃制度不能实际上引进中国”;“在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