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突破 (1)(11 / 23)
南昌起义。
南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来自于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与二十四师师长叶挺、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魂皆是黄埔陆军小学第六期的同学。李汉魂毕业时是全校第二名,在三人中学习成绩中最好。
三位同学在南昌,却兵戎相见。
共产党员叶挺参加了南昌起义,还是起义的骨干和主力。国民党员张发奎和李汉魂则想阻止这场起义,且商量好借在庐山开会之机,扣留叶挺。
叶挺不上庐山而率部队去南昌,李汉魂就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他手下的三个团,除七十四团外,七十三、七十五团的基础,皆是原先叶挺的独立团,李汉魂根本无法控制。8月1日早晨,他找来七十三团团长周土第,做最后的争取。他悄声对周说:“张总指挥很称赞你,要重用你,希望你跟他走,不要跟共产党走。”
谈话无效,二十五师的七十三团、七十五团及七十四团重机枪连于8月1日下午拉出驻地,直趋南昌。李汉魂得讯,与总指挥张发奎带着卫队营跳上火车直追,还想把部队拉回来。追到德安车站以北他们向起义部队喊话,遭到猛烈的火力回击。张发奎与李汉魂狼狈万分,跳车而逃,卫队营则在德安车站被包围缴械。
当时担任殿后任务、在德安车站以北向张发奎、李汉魂乘坐的列车开火的,就是林彪所在的第七十三团。
这是李汉魂与林彪的第二次交往。
只有在同一战壕中,才有上下级之分。道路不同,便就是对手。
林彪与李汉魂的这两次交往,李汉魂竟然长期不知。
第三次即此番的延寿之役。此时李师长手下的林连长已经是红军主力第一军团的军团长,而李汉魂则在多年军阀混战、派系倾轧中漂浮不定,虽然还是师长,但独立第三师与当年铁军之第二十五师相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出任红军主力军团长的林彪,再也不是当初只指挥一个排、一个连的林彪。
李汉魂也不再是当初那个单纯得只知道一往无前的李汉魂。
延寿之役第二天,从延寿向九峰挺进途中,因浓雾细雨,加上双方联络不畅,独三师与叶肇的第二师发生误会,冲突持续两个小时,双方伤亡不小。李汉魂正在搞延寿之役的战报,便顺手把这次误会中的伤亡数字也加上,将延寿之役弄成了一个规模相当的战斗。
延寿之役既可使陈济棠从连失两道防线的责任中脱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