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渡桥横铁索寒(4 / 22)
。
几步之差。
如果敌人先一步占领通安,居高临下压下来,红军将不知要多付出多少代价。
胜败往往一瞬之间,兵机从来稍纵即逝。刘伯承连续抓住了兵机。
5月5日,朱德电令林、聂:
军委纵队在末日已渡江完毕,三军团7号上午可渡毕,五军团在皎西以南任掩护,定于8号下午渡江,敌人8号晚有到皎西的可能。我一军团务必不顾疲劳,于7号兼程赶到皎平渡,8号黄昏前渡江完毕,否则有被隔断的危险。
敌人已经围追上来。动作稍慢会被隔断。一军团立即放弃龙街渡,向皎平渡方向挺进。5日黄昏至6日清晨,一夜之间翻山越岭,48次越过急流,急行军120公里,终于赶到皎平渡。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一直站在江北一个崖洞里,等待着有被隔断危险的一军团。
5月4日至5月9日,除三军团彭雪枫团从洪门渡、一军团一个野战医院从鲁车渡过江外,全军靠刘伯承掌握的那6只小船,皆从皎平渡渡过了金沙江。
李德也跟在这支惊险迭出的队伍里。
从突破乌江以来,刘伯承一系列令人惊叹的作战表演,使从来目中无人的李德也不得不表示佩服。他后来写的那本多处攻击中共领导人的回忆录《中国纪事》,说到这一段历史时也对刘伯承赞不绝口:
“刘伯承是四川人,辛亥革命后在四川服役多年,因此对当地的情况十分了解”;
“刘伯承让先遣营的红军战士戴上清楚明显的蓝白两色国民党帽徽,他自己穿着一套国民党高级军官的军服”;“刘乘船渡江,与敌军指挥官交涉,使敌人又派了几条船过来。这样骗过了对岸敌军,我军几乎一枪未放就解决战斗”;
“我们采取了巧妙的军事策略,终于成功地渡过了构成滇川省界的金沙江”;
“刘成功地从国民党的监狱中释放了几个彝族首领,在他们的帮助下双方签订了一项红军和平通过和购买粮食的协定”;“这是一个很大的胜利,使得红军有可能把全部注意力放到四川驻军上”。
一口一个刘伯承或“刘”。
李德一遍又一遍夸赞刘伯承时,忘记了第五次反“围剿”时,他在红军总参谋部训斥刘伯承:“你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参谋,白在苏联学习了几年!”忘记了一次去红军总参谋部,几个机要员在路边做饭挡住了他的路,他飞起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