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阴见多云 (1)(8 / 23)
京国民政府,成立所谓“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并发表亲日宣言。冀东伪政权成立后,土肥原再接再厉,鼓动冀察实力派宋哲元与殷汝耕合作,成立“华北五省联盟自治政府”。宋哲元打了点折扣,在征得蒋介石同意之后,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由土肥原担任委员会顾问,委员中也充斥着亲日分子。
眼看土肥原的“华北五省地方自治”为期不远了,中国就这样变成了案板上一块好切的肥肉,谁都想上来切上一刀。
就在日本人在华北进展顺利、几乎就要得手的时候,另一股暗流也在潜行:日本未来的德国盟友似乎在做一件相反的事情。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德两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冲撞。日本人威胁要蒋介石妥协,德国人却鼓动要蒋介石抵抗。
鼓动蒋介石抵抗的德国人不是塞克特。塞克特告诉了蒋介石很多,但他从来没有告诉蒋介石,怎样对付日本帝国主义这样的外敌和强势之敌。
似乎老天爷不让德国顾问留下空缺,塞克特的接替者法肯豪森把这个缺口补上了。
1935年夏季是一个乱哄哄的夏季。北面日本人在有效地张罗“华北自治”,西南蒋介石在徒劳地围堵长征中的红军,南京的总顾问塞克特又将灯枯油尽、生病离华,由法肯豪森接手总顾问一职。
法肯豪森是一个标准的德国职业军官,曾任德国驻日本大使馆武官,对日本军队有过较多研究。他1934年7月就抵达中国,最初作为塞克特的副手,但他不像塞克特那样,绝对优先照顾德国的经济利益而拒绝参与长江流域针对日本的防御计划。法肯豪森主要关心军事事务——重新编组和训练蒋介石统辖的军队,同时起草防止日本入侵的计划。
此人一上任,很快就以其精到的职业军人眼光,得出了一个后来不曾改变的结论:中日必有一战。
1935年7月31日,他以南京政府德国总顾问的身份,向蒋介石“面陈大略”。
法肯豪森总共讲了五点:
一、目前威胁中国最严重而最切近者,当然是日本。日本对中国之情知之极悉,其利害适与中国相反,故必用尽各种方法,破坏中国内部之团结与图强,至少设法延迟其实现。
二、目前战略情况,一旦军事上发生冲突,华北即直受威胁,若不战而放弃河北,则陇海路及其重大城市,即陷于最前战区,对黄河防线,不难由山东方面,取席卷之势。对海正面有重大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