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历史与个人 (1)(3 / 23)
军队有英、美、法、意、日五个国家,司令部都设在天津。约定人数为8200人,每国不超过2000人,日军应为400人。驻扎在黄村、廊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皇岛、山海关12处。
1911年辛亥革命后,日本派出“清国驻屯军”,由军司令部、北清驻屯各部队、上海驻屯步兵大队编成。1913年改称“中国驻屯军”。至1935年5月,北平驻屯步兵两个中队,天津驻屯步兵八个中队、山炮一个中队、工兵一个小队,分布在天津以北北宁铁路沿线及以东至塘沽军港。
相比较之下,关东军的资格就浅多了。
关东军是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把俄国势力赶出中国东北、派驻“关东州”即旅大地区的部队。原来仅是关东州都督府的守备队,后发展为“满铁”守备队。“九一八”事变后飞黄腾达起来,兵力由原来的一万,发展到十万。
既然关东军是个暴发户,必然就具有暴发户的一切特点:骄横跋扈,目中无人,看不起其他部队,包括老资格的华北驻屯军。
它的手伸得很长。尤其是那个自称“满洲国”之父的板垣征四郎。
板垣马不停蹄地奔忙在东北大地,实实在在是中国的汉奸之父。相当一部分大汉奸的出台,均经过板垣之手。“九一八”事变后,他网罗了罗振玉、赵欣伯、谢介石等人,然后运动熙洽宣布吉林独立;推动张海鹏在洮南宣布独立;诱逼臧式毅出任奉天伪省长;策动张景惠宣布黑龙江的独立。在这位关东军高级参谋的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下,溥仪成为中国头号大汉奸。
板垣征四郎以“功勋卓著”,受到天皇的垂青。1932年1月,陆军大臣荒木贞夫召板垣回东京汇报。裕仁天皇破格见了这位高级参谋。在此以前,天皇直接询问一位参谋人员是不可想象的。于是接连出现更加不可想象的事情:日本陆军省、海军省、外务省三大实力机构联合炮制的《满洲问题处理方针纲要》,蓝本不过是板垣笔记本上那些字迹潦草的汇报提纲。板垣从此官运亨通,1932年8月晋升为陆军少将;1934年担任关东军副参谋长;1936年3月升为关东军参谋长,军衔晋升为中将。直到1937年9月底林彪在平型关收拾了他的后勤和辎重部队,这个在日军中声名如日中天的板垣才在中国吃了第一次亏。
关东军纵有板垣征四郎,也仍然被华北驻屯军看不起。驻屯军自恃资格老。但资格老一不能当饭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