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部分(5 / 6)
道:“这么说,你也已经都听说了?”
定权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陛下知道,这群人办正经事不热心,遇到这些事倒唯恐落后于人,这样的事情,恐怕朝中已经无人不知。臣自然也听说了。”
皇帝抚额道:“好,无人不知,和那年的中秋一样。”
定权答道:“是,天下本无新鲜事。”
皇帝一叹道:“你都听到了什么?”
定权道:“有些话,臣不齿言;有些话,臣不忍言;有些话,臣不敢言。除去了这些,臣无话可说。”
皇帝点头道:“依你看此事该当如何处置?”
定权道:“臣以为,既然朝野皆闻,或应明旨彻查臣赠带事,彻查许氏母,彻查许氏族人,彻查顾玉山满门旧家人,彻查当时宫内所有旧宫人,实在无果也可传召知会顾思林此事。”
皇帝笑亦非笑:“怎么?你还嫌此事闹得不够大,不够乱,不够下作,尚不足矣遗臭万年?”
定权道:“臣不敢。然臣纵粉身碎骨,亦愿清算此中委曲,更不敢使先帝、陛下及臣母令名稍染暇,还乞陛下玉成。”
皇帝摆手道:“这些倒都不必了,朕适才又去卫中看过那人。他的相貌,朕一眼就认出来了。”
定权仰首问道:“那么陛下的看法是?”
皇帝闭目良久,摇头道:“他不是。”
定权叹了口气,道:“陛下睿圣明哲。有陛下英明独断,不使事态扩张恶化,便再好不过。不然彻查之后,如其果为前朝余孽,臣与之交经年而不查,固万死不能赎其罪,而宗庙威严,先帝、陛下及孝敬皇后圣名一旦受损,此巨害则人力不可补救。若其不是,便又是一场天大的儿戏,天大的笑话,言遗笑百世亦非危言耸听。何况是与不是,前线与敌恶耗,国中再与已恶耗,稍微不审,迁延过长,牵连过广,后事难勘一想,臣适才愚见,实在轻浮草率。”
皇帝道:“轻浮草率,这实在不像是你现在的作风。”
定权无视他语中讥诮,问道:“既如此,陛下打算如何处置此人?”
皇帝道:“朕叫你过来,就是想听听你怎么想。”
定权道:“臣以为,此事既然于他无涉,不宜再关押刑讯。宜早澄清,早开释,放其归乡,免更招物议。”
皇帝道:“看来你早就胸有成竹了。”
定权正色道:“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