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6 / 8)
文化和地理,我抽烟、喝茶、喝咖啡,不眠不休地干了一个通宵,到了第二天早上十点,已经大致译完。字句不是很讲究,但对错肯定没问题。我又花了三个小时润色,然后见沥川的头像在CGP的MSN上显身,一封word文件从MSN上传了过去。
一会儿,弹出一条回信:“Thanks. Could I also have a hard copy? ”(译:谢谢,不过,我还需要一份打印件。)
我打字回答:“Don’t you have a printer in your office? ”(译:难道你办公室里没有打印机吗?)
没回音,不理我了。
过了半个小时,床头的电话响了,是他的声音:“安妮,请到我这里来一下!”
我一阵小跑地来到沥川的房间。这回他不在床上,而是坐在轮椅里。手里拿着我译稿。他示意我坐,我只好又坐在那个白沙发上。前天的那块红色还留在原地,朗朗在目。
“谢灵运是谁?”
“东晋大诗人。”
“东晋?”这个词,对中国人来说应该不生疏吧。
“陶渊明,你认不认得?”
“不认得。”
“谢灵运和陶渊明,是中国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创始人。”
“我问谢灵运,你提陶渊明干什么?”
“他们都是东晋时期人。”
“东晋是什么时期?”
无语!郁闷!王沥川,我真是高估了你的汉语水平!
我花了十五分钟,跟这个人讲东晋的历史。
“现在,你明白了?”
“明白了。”态度倒老实。“这么说,谢灵运在温州——也就是那时的永嘉——待过?”
“他是永嘉太守。”
“这句话,‘Pond grows with spring grasses; Garden willows vary the birds that there chirp. ’就是他的千古名句?”
“嗯,中文读做:‘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我看写得不怎么样。”他说,“要不,就是你没译好。你说说看,‘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究竟好在哪里?”
“谢灵远被贬永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