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0 部分(5 / 7)
“这种工具,网上买不到吗?”侦查员问。
我摇摇头,说:“这工具是铁路部门统一配发的,所以能拥有这种工具,而且有在腰间系工具袋习惯的,必然是铁路维修工人。”
“感觉这是一个踏踏实实的职业啊,怎么会做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呢?”
“这就需要破案以后,才能揭晓答案了。”我耸了耸肩。
“龙番市里及市郊,有二十几个铁路段。”一名侦查员一边查阅相关资料,一边说,“估计铁路维修工人加在一起有数千人,怎么查?”
“确实,铁路维修工人是不少。”我指了指大屏幕上的地图,说,“但是家住在这个住宅密集区的铁路维修工人,可能就不多了。”
“明白了,调查这个区域内所有从事铁路维修工作的人员,以及有可能获取这种特种工具的人员。”
“毕竟涉及另外一个案犯,所以不能打草惊蛇。”赵局长插话道,“先采集具备条件的嫌疑人的影像、背景、习惯等,回来进行分析。如果有条件,就采集他的DNA进行比对。”
说起来简单,但即便只限于方圆数公里的区域,排查起来都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社区民警可能会掌握常住人口的基本信息,但也不可能掌握每一个人的职业。更别说在这个密集区里,有大量租住人员,给排查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们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趁着天没黑,各自回到家里养精蓄锐,准备下一轮的征战。
第二天一早,我和林涛就来到了厅里的物证检验实验室。理化检验的结果和我们猜想的一样,并没有检出任何可疑的成分,也就是说,可以排除死者系中毒致死。那么,我们对于死因的鉴定依据,就唯有法医组织病理学这一根救命稻草了。
方俊杰显然是熬了一夜,红肿着双眼走出了组织病理学实验室。
“怎么样?”我满心期待。
“很纳闷。”老方垂着脑袋说。
这三个字就像一把大锤,锤得我的心里咯噔一下。
“怎么说?”我急着问。
老方说:“在组织进行脱水的时候,我看了你们送过来的案件资料。确定死者是在冰天雪地里,对吧?”
我点了点头。
老方接着说:“首先,这个人是健康的。”
“健康?”我问,“这个人应该是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