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凤凰山下的意外发现 (1)(19 / 23)
卫辉是个小地方,没过多久就疯传开了。说来了一个有钱的归国华侨,祖上是卫辉人,传给他一尊潞王炉。他这次回国,想寻找其余三百五十九尊潞王炉。无论是流落民间的单件还是埋炉处的线索,都愿意高价换取。更有甚者,甚至传言那个归国华侨乃是潞王后人,这次凑齐三百六十个金炉,就能找到潞王陵内埋藏的宝藏。
这个故事传到我们耳朵里,让我为之大笑,药不是也是神情轻松,嘴角略带嘲弄。
这一切,都是在我们的掌握中。
这个计策说来简单,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欲擒故纵。人的心理总是如此,你越给他推销什么,他越不相信;你越藏着掖着不给他知道,他越是笃信不疑。在古董行里,这是个非常实用的技巧,想出手什么物件,切不可主动劝说,非得一脸心疼舍不得放,买主才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俗话说,上赶着不如冷脸子,就是这个道理。
经过我们前期这一系列暗示,康主任已经认定李约瑟是个大款,来卫辉的目的是来寻找潞王炉。他除了官员这一重身份,恐怕在当地古玩圈子里,也有影响,所以才会拍胸脯主动联系朋友来“帮忙”。
其实行内人都明白,那三百五十九尊潞王炉的埋炉处在哪里,这么多年都没找到,怎么可能在这短短几天就有眉目。康主任所谓的“帮忙”,只可能是民间献宝,那炉子哪里来的?答案呼之欲出。
“那些家伙,赝品差不多该做出来了吧?”药不是站在窗边,手端着咖啡,俯瞰着外面的城市景色,讽刺地说。
我跷起二郎腿,慢悠悠地回答:“做出香炉坯子,这个耗时不多,关键是做旧。过去是把东西埋到酸土里咬出锈蚀,怎么也得三五年功夫,现在技术发展了,在草酸池或醋酸池子里泡就成,三天顶三年。给他们一天时间打磨,明天这个时候,差不多就该来献宝了。”
“这么短时间做出来的东西,破绽肯定不小,他们也敢拿出来?”
我微微一笑:“别忘了,你是个棒槌,鉴定都得听我的。只要他们把我买通,合起伙来蒙你,一切都不是问题。”
这是一个美妙的钓鱼计划,它的原理非常简单:故意造势,把李约瑟打造成一枚香饵,借潞王炉钓出卫辉附近的制假团伙,让他们主动送上门来。然后我们便有机会从中找出和老朝奉关系密切之人。
如药不是所说,我们不是去寻找已知线索,而是去制造一个新的线索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