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部分(3 / 7)
,你是不是希望他过得好?"
李伯点头说:"当然是。"
我说道:"娘亲对爹深情一片,她离开了,一定会希望爹有人陪伴,不感到孤独。"语中触动了什么,我停了一下。我离开了,他有了这里去的小姐的陪伴,也好。想到此,轻叹了一声。李伯没再说话。
董玉清盯着我说:"妹妹过去何曾这样叹息过。你当时发烧时,曾哭着说那是你的婚礼,到底怎么是回事?"
我半低了眼睛说:"不过是个梦,我离开了我所爱之人,他娶了别人。"
董玉清缓慢地说:"妹妹如此伤心,大概不是个梦那么简单。如果妹妹还是不能忘了那谢......"
我赶快打断说:"哥哥,我方才读到《论语》,才体会通篇里,最无奈的竟是这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岸之上说,流逝的一切就如此河水,日夜不停)。我们根本无法挽留什么,大到光阴荏苒,小到境遇更改,我们只能眼怔怔地看这些,如流水般从我们面前逝去,日夜无息。没有永恒的不变,只有永恒的变化。这是这般让人软弱悲凉,可这话语里,却是如此气势磅礴!我过去也读过,从没有这么感慨。"
董玉清深深地盯着我的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妹妹,你过去,从没有读过《论语》。你过去,从不读书。你说你忘了以前,那么你记得的又是什么?"杏花曾说那位小姐琴棋书画俱精,看来这个"书"字不过是书法而已。
周围很静,我听到新叶的轻轻摇动声,甚至阳光洒在我手中书卷上的沙沙声。
我看着他的眼睛缓缓地说:"可我说的对不对?我们的周围,真假难辨。看似真实,伸手处,已成空虚。原该是无妄梦幻,到近前,却是实在真切,让人能触手可得。可就是认清了真假,也一样难逃变化,今日春光如此,但转眼间,就是秋雨愁寥,往事如烟。到后来,又会冬过春临,另一番景象,人心重存期待。人们注重亲情,还不是为了在这样的莫测和变化中,寻一份稳定。可谁才是真的亲人,是血肉之系?还是情感上的依托信赖?我觉得,待亲人如亲人者,就是亲人。你是否同意?"反正我符合当个亲人的标准,当然,因为这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