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部分(5 / 7)
到了地方,下了车,我皱着眉头,步履匆匆。上台阶,我解了斗篷,递给门外侍候的一个人,情绪激愤地走入大殿中,隐约注意到外面有很多人。大殿里可是空空的,佛像庄严,在正中央。脑海里,蓦然浮现出那次旅途中进入的竹林里的庙堂,一时感慨那遥远无及的清幽宁静,和那时的朦胧情怀......我走到人们跪着的蒲团前,背着手,仰头看着大佛,叹了口气。
伴虎
旁边几声笑,我扭脸,看到那个执掌生杀大权的人正坐在墙边的椅子上,手边是桌案,他怡然地端着茶。我一见他,全身心就进入了一个亢奋的状态,头脑异常清醒。
他一身暗银色便装,可那衣装,绣工质地都非同凡响。我看着他摇头说:"我在这里仰天长叹,你在那里笑逐颜开,我还把你当个朋友,你真没给我什么同情!"他又嘿嘿一笑,说道:"好久不见,欢语竟改弦更张了吗?"
我低头一下说:"月有阴晴圆缺,我最近领悟到许多道理。"
他笑着示意桌子另一边的椅子说:"欢语坐吧。讲来听听。"
我毫不客气地坐下,说道:"我明白了人力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什么意思。"
他微笑,饮了口茶说:"如何讲?"
我沉思着说:"就是我们干事要留有余地。我们越把能干的都干完了,给命运的空间就越少,越少了周转的可能。如果我们干的是错的,挽回就十分艰难。如果是对的,穷尽至极,必由盛而衰,适得其反了。"
他笑道:"此为中庸之道,你这么解释,倒有另一番味道。"
我点头:"你真是智慧超群(赶快说好话),中庸之道,是取中间,不偏不倚。我所感慨的是对未知的敬意,走到我们觉得已是尽力或适可而止时的时候就停下来,让命运引领余下的行为。"
他轻轻一笑说:"譬如当赏人时,让人感到得赏即可,不必令他感到位极至上,骄傲自满,反自取其祸。惩人时,让人得相配的惩处即可,不必赶尽杀绝,引人报复,反生后患。"
我叹息:"你想的都是国家大事,我想的不过是儿女常情。我尽心待人,不得回报,反得伤心。我可以穷追猛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