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1 章(2 / 8)
。傅铮不是傻子,他看得透透的,就先这样吧。
傅钊听不懂,面露疑惑的挠了挠头。
傅铮只能简单说道:“最近父皇与贺太傅政见不同,没必要在这个时候惹父皇不快,反正我自己不着急成亲。”
其他皇子到傅铮这个年纪,早已成婚,底下子嗣都好几个了,唯独他不急不缓,好像压根没放在心上。傅铮自己不提,延昌帝就过问的少。倒是年前李皇后在延昌帝面前提过一次傅铮的婚事,延昌帝那时候只让李皇后帮忙看着,也不知道看得如何。
傅铮并不在意,顿了顿,他反问道:“三姑娘最近到哪儿了?”
傅钊说:“听梅府的消息是入了湘西。”皱了皱眉,又嘟囔道:“也不知循循什么时候回来。”
是啊,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傅铮垂眸。
他的桌案上是一幅不成形的观音像,傅铮用左手画的,落笔很涩。他冷眼看着,还是有种揉碎的冲动。
……
出兵北辽一事定下,二月,太子领兵大同,傅钊则驻守局势稍平静一些的安州。
傅钊很不服,这摆明了太子欺负他,不给他立功的机会。
对着这小孩子的心性,傅铮叹了一声,劝慰道:“这场仗不好打,留守安州也好。”傅钊撇撇嘴,有些不屑。傅铮瞧在眼里,根本放心不下,他向延昌帝请旨送行。
这次没有太子使绊子,难得贺太傅又帮他说了几句话 ,傅铮才得以离京。
一路过来,流民成灾,只有安州尚可,还是一派欣欣向荣之姿。
傅钊见状仍不屑撇嘴:“镇守这个地方有什么用?”他需要建大功,免得循循回京,被太子占去先机。
见他还这么毛躁,傅铮不得不提醒:“十一弟,莫要失了大意,一切谨慎为妙。”
傅钊是听他话的,这会儿“嗯”了一声,答应下来,着手在营中整顿兵力。
傅铮不方便接触军务,无所事事,这两日只在安州城中溜达。
这几天从北方逃难下来的流民越来越多,各州各府都不敢随意开城门放他们进去,安州知府心软,开城门将流民放进来。城中人越来越多,没地方去,就蜷缩在路边。有人施舍粥,可哪儿够呢?天寒地冻,每天都会死几个。再加上吃的又少,抢东西的不计其数,闹得人心惶惶。
傅铮坐在酒馆上,冷冷打量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