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巨变(十一)(3 / 4)
笑归笑,大家看出罗斯福也在提出自己的立场。无论美国怎么偏袒英国,美国都没有明确支持英国的殖民体系。这种表态其实很重要。
另外一个重要消息则是伊朗国王巴列维一世提出与中国恢复石油贸易的建议。这位国王看样子已经下了决心站到中国这边。在李润石递交的报告中,巴列维一世请求中国同意保证伊朗的国家安全。特别是巴列维一世要把英国在伊朗的石油公司收归国有的情况下。
外国在伊朗的石油投资中还有中国的一部分股份,比例不大,只有3.25%。李润石的态度是可以让伊朗以石油支付这部分股份回购。伊朗向中国首先提出的请求,就是按照中国的军队标准帮助伊朗建立一支现代军队。
在报告后面附带了工业部门以及银行部门的计算清单。按照巴列维一世的贸易请求,伊朗在未来五年内把全部石油出口给中国,中国向伊朗出口油桶、成品油、新的石油设备、提供石油设备维护、军火、部队训练培训,伊朗别说一分钱都拿不到,他们只怕还得倒找钱给中国。
这个甚至不能认为是盘剥,以前英国人是光拉走石油,什么都不给伊朗留下。而中国已经非常厚道的按照国际石油价格进行结算。任何一个强国都不可能向伊朗提供如此优惠的待遇。
游缑对这些工作非常清楚,她看完了之后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我们要不要向伊朗贷款?”
“贷款做什么?”章瑜的工作专业不是工业,他对此有些不解。
游缑跟地主婆谈论收租问题一样说道:“伊朗现在需要铁路网,还有国内的不少民用水利设施。化肥出口我这还没计算进去,要不了多久,伊朗就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化肥,或者进口生产化肥的技术。想建设工业体系自然是艰苦卓绝的过程,哪怕是买个工业化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章瑜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接着说了句很内行的话,“就算是把每年伊朗能够卖给我们的三千万吨原油运回国内,也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只要学过小学算数,这倒除法题就可以计算出来。即便中国的石油运输船达到三万吨的级别。那也得往返一千次才能把三千万吨石油运回国内。按照一条船一年运输5趟的极限运输能力,中国光从伊朗拉石油就需要200条船。这对工业中国也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章瑜一度是认为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比较可靠。以中国那种期望“测算无遗”的文官传统秉性而言,搞工业本身又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