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尚义胸中万古刀!(3 / 4)
有种荡涤世间一切不平与罪恶的怒意!那张脸,也立刻红了不少。
王盈盈与李立恒心中大惊,忍不住对视一眼。
“这酒里究竟加了什么,为什么会令人有这种慷慨义愤!?”
他们问出了酒席上所有人的心声,于是大家都看着霍宗棠,等着他说出答案。霍宗棠便笑道:“我在酒里加了一首诗。”
马英图哈哈大笑道:“诗酒相和,极有雅兴,不愧是文武双榜状元!你倒是把这首诗念出来给我们听听,看看为何大家都有种慷慨义愤在心头?”
霍宗棠就站起身来,诵道:“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野夫怒斩不平处,尚义胸中万古刀!”
这首诗,霍宗棠用的是唐朝诗人刘叉的《偶书》。诗意简单来说,是指每日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世间纷繁复杂的事情便一一发生。当时正是唐代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外族侵扰的混乱时期,世道不公,豺狼当道。善良的人受到欺压,贫穷的人受到勒索,正直的人受到排斥,多才的人受到冷遇。有见于此,诗人便愤懑不平,怒火中烧,胸中一把正义万古刀绽放锋芒。
刘叉少年时有过杀人亡命的教训,手中那把尚义行侠的有形刀早已弃而不用,但自古以来迭代相传的正义感、是非感,却仍然珍藏在作者胸怀深处,犹如一把万古留传的宝刀,刀光熠烁,气冲斗牛。
不过刘叉的原诗中,后两句本来是“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意指路见不平却不能拔刀相助,满腔正义怒火郁结在心,胸中那把无形的刀,那把除奸佞、斩邪恶的正义宝刀,只能任其销蚀,听其磨损。
因为这意义有些消极,所以霍宗棠将它改为“野夫怒斩不平处,尚义胸中万古刀”,顿时令它多了一重坚决、慷慨而积极的意义。
霍宗棠诵出这首诗之后,整个酒桌顿时肃静下去。
但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种严肃的敬意。
霍宗棠拱手说道:“在场各位都是侠义中人,素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我有感而发,于是将这首诗加在了诗中。献丑了。”
杜心武长叹一声,说:“野夫怒斩不平处,尚义胸中万古刀!好一腔侠义精神,好一把怒斩不平、伸张正义的万古刀!这真是万古以来,天下热血男人的尚义天性啊!”
李书文看了霍宗棠一眼,对霍沅甲说:“这小子心中有把尚义万古刀,锋利如此,果然是你千挑万选选出来的好弟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