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纹丝不动(3 / 4)
并不把这点冷遇当回事,依旧如故。
登基之初,杨进可以说一心扑在朝政之上,但总也能抽出些时间逗留崔府。以方渐离的勤快程度,两人不免偶遇过几次。
方渐离是有心之人,自然认得新帝的面孔,每次都恰到好处地展现自己,倒也在杨进跟前混了个脸熟。
此时大周的版图,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广阔。
为了更好地治理国家,杨进颁布了许多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不免要触及权贵阶层的利益,所以他需要更多年轻且背景单纯的官员去推行新政。
这些人没有既得利益的牵绊,又渴望出头的机遇,自然会尽心尽力地大胆办差。
方渐离因此就入了杨进的眼。
一日,杨进与崔容说起方渐离。他道:“此人心机胆色不俗,若是再历练几年,可堪大任。眼下田制改革,我倒很想交给他去办。”
崔容几经犹豫,还是开口:“方渐离虽有能力,但其人品行不端,恐怕难以洁身自好,能不能毫无私心地办差还是两说。”
杨进闻言笑了:“君子如水,小人如油,各有各的用处。田制改革是个得罪人的差事,若真交给那些刚正不阿的,恐怕才会坏我大事。方渐离虽然油滑,用到此处倒正好,懂分寸。”
听他这样说,崔容心中轻叹,不再言语。
****
田制改革果然如杨进所料,方渐离很懂得“欺软怕硬”,新政虽然在某些地方贯彻地不那么彻底,但推行的过程居然出乎意料地平顺,得到杨进大大赞赏,甚至破格将其调至户部,官升两阶。
要知道,此时距方渐离中举不过三年,这样的速度也只有当年崔容可以与之比肩。
朝堂之上素有跟红顶白之风,方渐离春风得意,身边自然也聚集了不少人,与崔容早就疏远了。
而正在此际,从边关送来一本奏折,参的却是大将军崔世青。
其实这事说来也叫人叹息。
当年崔世青灭突厥立下大功,杨进亲封其位威武大将军,统领边关数十万军马。
崔世青不是个糊涂人,手握重兵,平日行事便愈发小心,生怕被人寻到错处。
但人有失手马有失蹄,那日崔世青在边关娶的夫人喜诞麟儿,他一时高兴,被人灌了不少酒,回营之时便不慎撞倒了一名老妇。
崔世青习武之人,反应很快,及时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