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让球(2 / 4)
。
“那你是没有看过王指导对李瑜,王指导当年升任男队主教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因为违反队规而被退回省队的李瑜调回来,王指导当时特别看重他,当时我们都说,王指导就差把‘李瑜就是我亲儿子’写在脸上了。”余长皓说到这里笑了一下,“你知道他一直以来都特别欣赏有个性又有血性的球员的吧?大家现在都说我是这样的运动员的典型代表,其实我不算,李瑜才是。”
“后来粱指导把李瑜从王指导手下要过来,他在粱指导的门下只训练了三个月的时间,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运动员打到了单打世界排名第五的位置上,那时候他才十九岁,这样的天才,可以说咱们国乒队近十年,二十年都没有出过,不论是力量,速度还是心理素质在那个年龄段都无出其右,性格虽然有些桀骜不驯,但是一旦进入比赛就没有任何杂念,全神贯注,五站公开赛,一站都没有输,决赛打了冠军。二十一岁的时候,他又作为男双选手出战奥运会,和赵超哥一起拿下了男双冠军,在男乒队那次错失男单金牌的情况下,那枚金牌的分量有多重你知道吧?”
易亦珏点点头,大约知道余长皓说的是哪一届奥运会,那时候网络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但是第二天各大报纸,新闻网站上也都写着类似“痛失金牌”甚至“国乒的没落”这样的文字。
当时易亦珏正无缘享受高考后的悠长假期,在组里拍戏,便听到服装组的大哥说,没戏了,国足没戏,前几年还行的排球也没落了,现在连最拿手的乒乓球都打成这样,国家队是不是都是一群花着纳税人的钱的废物,居然让一个小日本拿了冠军,丢不丢人。
大环境都在唱衰,可想而知如果这件事情放在网络发达的现在,微博上会有多少人开喷开嘲。所幸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媒体和大众的嘴巴便被李瑜和赵超力挽狂澜一起拿下的男双金牌堵住了。可以说,那枚金牌给了当时的国家队和国民一针强心剂。
“别看我和万成现在都大满贯了,牛逼了,我们十九岁的时候还不知道在哪个地方玩泥巴呢,二十一岁的时候,连队内选拔赛都够不着,还在打亚锦赛这种比赛,”余长皓嗤笑了一下,抖了抖烟灰,“05年世乒赛前,国家队要重新分组,粱指导手上带了我,赵超和李瑜三个球员,要分出去一个,本来要分我的,那段时间之前违反队规,被退回省队了,之后被调回来,粱指导就说我还没定性,不放心,不能分出去,他得看着不然我又惹出什么麻烦来,就分了李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