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41.40.1(7 / 8)
也会写上一副,送到楼下评比。若是他赢了,便只有两人能上二楼和他一见。
如此一来,江南那些原本要闹事的举子,登时就都冷静了下来。闹事算甚?还是想想法子,去见太子一面好了。
而且,听说太子文采极好,虽喜欢板着脸,可是人却是温文有礼,很是尊重读书人。最重要的是,听说酒楼里一连数日,被评出的文采最好的,都是太子令不同的仆从抄写下来,送到楼下来品评的那一副!
文人既重清名,又重文采。太子文采如此非凡,江南举子闻言,俱都推崇至极。
一时之间,就连二皇子的外祖父开的江南书院里,也到处都贴满了太子的文章和诗作,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以能品评太子的文章为荣。
蒋山长闻言,气得脸都绿了。
可是那有甚么法子?太子的文采,的确非同一般,而皇上这个时候把太子送来江南,一来当真是为着安抚江南举子,查清科举舞弊一事,二来么,怕也就是为太子收揽读书人的人心了。
蒋山长纵使是猜到了皇上心意,知晓此事对自己的外孙二皇子不妙,可又能做甚?
瞧瞧瞧,那太子又开始说要建甚“借书馆”,还道“书非借不能读也”,令那些贫困学子,也可用抄写书籍的法子,来换取读书的机会……如此种种行动之下,只怕太子在江南的声望,又要更上一层楼。
蒋山长提笔要给自己的外孙写信,可是拿着笔,却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棠落瑾在江南如鱼得水,努力刷着声望。九皇子的外祖家已然低调起来,二皇子虽恼,可是很快听到了天元帝要为他封王,并且在长安城中选择府邸的消息,再闻得二皇子妃有孕,心情倒也不好不坏。
皇后在安心养胎,生怕这个孩子有半点差错。甚至为着这个孩子,连五公主被人算出“二十岁之前不宜下嫁”的事情,都暂时顾不得了。
在她看来,五公主年纪还小,才十二岁而已。况且这消息传不明不白,就算是要为五公主打算,也要再等上几年,这个消息淡了,才好再找个卜卦之人,说是改了命格,可以提前出嫁了,如此便也就够了。
皇后心中虽有打算,但因着这时候的风俗,也未曾把心中打算说与还没出阁的五公主听,只每日享受着五公主的孝顺,感受着腹中孩儿的成长,一日比一日欣喜。
五公主却是快要急疯了。
她从前在庵堂里,就听伺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