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8——No.303) (1)(18 / 25)
地摇动一下它的树干,发现它扎根扎得很稳,没什么好担心。真好。
手中的答案迟迟不敢翻开。手机本来就没充满,只剩下一点点电,我不敢乱打电话,怕他回来的时候找不到我。
我最后发了一条短信,说我在晚秋高地。
刚发出去,手机就没电了。
我猜余淮也睡过头了,像我一样;转念又想到,名册上已经有他的签字了。
但是也有可能没带手机啊,所以才找不到我的。我想。
所以我不应该着急。他刚答应我要陪我一起对答案,他就一定会来。
·
我的屁股都坐麻了,晒的头晕,只好站起身回教学楼里躲一躲。
我在收发室门口,看到徐延亮正在拿着我们班领答案的签名册进行核对。
“诶,耿耿,”徐延亮朝我笑了一下,“你已经领了对吧?嗯,我看一下,那就差三个人没有拿答案。”
“你看见余淮了吗?”
“他早就走了,”徐延亮说,“他九点就领了答案,我们一起对了一下,他看得很快,看完之后什么都没说就走了呀。”
“出校门了?”
“当然,我看着他打车的,”徐延亮诧异“怎么了?”
没怎么,我摇摇头。
·
那几天的事情我真的记不大清了。
对答案没什么好怕的,我坐在家里很快就算出了总分的范围,出乎意料的好。我爸不肯相信,非要拿着我自己做出的那份答案去学校再让张平帮我估一遍,还把我默背写下来的英语和语文作文都拿到他认识的市教研员那里去估分。
结果估算出来仍然不错,比去年的重点本科线高出好几十分。
我爸妈小心翼翼地琢磨了很久,在给我报志愿的问题上不知道操碎了多少心,招生会去了无数个,我爸把脑子里还记得的那点儿博弈论的知识都用上了,我只是无动于衷地坐在家里。
他们问我自己想去哪儿,我说都行。
只要是北京。
谁都不知道余淮的情况,我问过朱瑶,也问过徐延亮,没有任何人听说过。
上交志愿表的那天,我走进张平的办公室,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将表交给他,然后一直站在办公室角落等着他身边叽叽喳喳的家长和同学们一波一拨地来,一拨一拨地散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