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尊师重道(2 / 6)
,蔡国公比起皇帝来,还要大上十来岁,可是精气神方面,蔡国公可要比皇帝好得多。
他在内心忖度,面上却纹丝不动,将河州这一年来发生的重大事情一一汇报。这些事情,这对天家父子其实早就从往来奏折中知道了,但是好消息再听上一遍,依旧振奋人心。
撇开这些公事不提,在其他人包括河州当地的士绅望族,还在对白河书院进行观望的时候,皇庄早就已经和白河书院进行了多方面的合作。
朝廷的国库虽然空得能跑马,但并不表示天家就穷了。作为大商第一家,他们的私产经年累月地经营下来,恐怕连自己都未必能全都理得清。
负责皇庄和书院合作的人,就是四皇子。
这一点,书院里的人知道的都没几个。当然,察觉出来的人恐怕还有一些。毕竟在白河书院里面的这些教书匠们没一个简单的,虽说当初来书院的时候,他们多半是奔着养老来的,可是当他们静下心来做学问的时候,才发现在野也能做下不少好事。
当然,既然已经在野了,那就要有个在野的样子。和书院合作的人家不算太多,但也有个二三十家。既然对方没有说明,那么他们自然就当做普通的合伙人。
这一部分活,是四皇子额外加出来的。不过经历了两年的锻炼之后,他今年进入户部,倒是让一众官员刮目相看。
公事、私事,胡澈一连说了一个时辰,才算是说完。说完后,他也不着急,坐在赐下的凳子上,喝着御赐的茶水。
四皇子没有胡澈能够沉得住气,自家皇帝老爹不发话,胡澈也不吭声,他就有些坐不住,问道:“胡大人,你可知此次父皇召你回京所为何事?”
胡澈放下茶盏,微微一笑,拱手道:“臣不敢妄测天意。身为臣子,陛下有所吩咐,微臣不过在所不辞罢了。”
老皇帝闻言大笑,显然被这么一个马屁拍得非常高兴。胡澈的话听着没有什么,但是他当皇帝的,哪里不明白“在所不辞”四个字的珍贵?
笑罢,他又有些感慨:“大商立国那么多年,光是从朕登基开始算起,能臣干吏就不知道有多少,但是庸才更多,最多的却是人的私心!朕当然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可是一群酒囊饭袋,光知道中饱私囊,更有甚者人心不足蛇吞象!一群饱读诗书之辈,不知道为民谋福祉,却知道‘千里为官只为财’!”
搜刮民脂民膏,巧立名目收取各种苛捐杂税,这样的事情不知凡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