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檀越与我道有缘(3 / 8)
所以没有付诸实践的时候,就算是赵璨也难以一一知道。毕竟二人现在见面的时间很少。
这份计划书平安曾经简略的跟他提过一次,赵璨当时给出的建议是:一旦成功,那么势必会分薄礼部的权力,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原本天下士子是归属于礼部管辖的。当然了,礼部还管着其他许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不过赵璨觉得,对礼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这一部分。
只要一个读书人考上了功名,那么他的档案就掌握在了礼部的手里,将来继续参加升级考试,乡试会试殿试,都要由礼部来举办,可谓是掌握了读书人的进身之阶。
而且各级考试都是由礼部挑选督学官到各地主持,这样一来,当届参加考试的士子,都要称呼对方一声座师。
看上去只是个称呼,但官场里错综复杂的关系,本身就是这么来的。座师们会提携自己的学生,因为他们在朝中也有自己的关系,学生们的路自然走得更顺。而学生将来有了成就,自然也不能忘记座师。
正是因为这种师生关系很容易造成朝臣拉帮结派的结果,所以后来会试之后增加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所有通过考试的士子即被授予功名,称“天子门生”,就是为了杜绝这种隐患。
但实际上呢?有几个读书人会真的认为自己是皇帝的学生?下面那一级一级的主考官,也还是他们的座师。
所以虽说考上进士之后,授官是吏部的事,但是礼部却是让这些人一步一步走到这里的阶梯,不容忽视。所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现在平安要单独成立教育部,等于是从礼部将这最重要的一个职能划分了出来。以后礼部就真的只能制定那些繁琐的礼仪,在必要的时候被拉出去撑撑门面了。
到时候提出这个建议的人,负责主持此事的人,势必都会成为礼部官员们的眼中钉肉中刺。
平安采纳了赵璨的建议,于是决定去找个地位超凡,能力出众,能够压得住的人来主持这件事。他本来选定的是傅彦,后来改成了冯璋。
看完计划书,赵璨想了想,也不由好笑,“平安,我发现了,你每次都是自己打好了基础,做出计划,然后就把事情推给别人去做。这样大的功劳,难道不可惜么?”
“谁不知道这是我的功劳?”平安说,“这就已经够了。再说就是想要将这些事情都揽上身,我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如交给别人,他们一心做这一件事,肯定会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