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3 / 5)
堂之上。摄政王赵殷在丘家倒台之后,以极其锐利的姿态,站在了人前,强硬的让人折服。
摄政王赵殷主战,认为唯有一战,才能让大钺氏永不进犯,即便不能承诺永不进犯,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内,以大延的兵力国力,只要把他们打得心服口服,就段时间内绝无复起之望。
以太皇太后为首的文武大臣们,却主张求和。
求和,这是战败一方向胜者示弱的信号。
这也是当年前朝灭国前曾一度主张的举动。
为此,赵殷几乎上下奔忙了数日,更是几度求见太皇太后,希望能说服她,借此也说服现在犹豫不决的赵贞。
只可惜,太皇太后一意孤行,明知大钺氏狼心狗肺,绝无可能因为求和便退兵千里,还是决定派遣使臣,前往归雁城,向呼伦王求和。
而赵贞,似乎在丘家倒了之后,便再也无心朝政。犹豫不决后,最终选择相信太皇太后,同意了求和。
在送到西山营的密信中,就已经提到了此番求和所派遣的使臣姓甚名谁,又是一个怎样的出身。
“洪颢。”庆王显然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是太和元年的状元。”
“义父认得此人?”
“曾听闻过此人在朝堂上怒斥先帝的大名。”
庆王口中的先帝,指的是驾鹤西归的明德帝。
这一位的荒唐事做的太多,近的远的说也说不完,御史台的人已经习以为常,再没那个耐心去说什么。但时年不过任从六品下御史的洪颢,却是在侍奉明德帝时,怒斥其荒唐行事,实乃昏君。
“昏君”没来得及发脾气,丘家转头就将其构陷入狱。
这一次,想来是因为丘家倒了,此人终于被放了出来。
一放出来就被扔了个使臣的任务,看起来赵贞也是一时半会儿不知该如何安置此人,索性将其派了出来。
“这么个脾气,怕是到了呼伦王面前,也只有一死的份。”
楚衡并不认识洪颢,也不记得书里什么时候出现过这么一个角色。
他现在所能回忆起来的剧情,只到楚三郎***这部分戛然而止,后面的剧情,妹子没写,他无从得知后续的发展。
“倒不一定会死。”陆庭摇头,“这位大人应当是位能忍辱负重的。”
看楚衡疑惑,他解释道:“脾气直,所以能在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