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70.69.68.67.66.65(4 / 4)
,朱厚照一行便浩浩荡荡离去。
唯有那独自被留在床上的刘尚书,在风中打了个寒噤,匆匆穿戴好衣服留下银钱便落荒而逃。想必,他此生是再不敢来这凤鸣院了。
正如上文所说,皇帝爱玩儿,心中虽有杆是非之称。但知道归知道,该偏心的他却也不含糊。
宫中八虎得势,朝中李东阳为首的一众官员忍气吞声,虽还兢兢业业处理着政务,却也只是尽其所能维持着弘治盛世打下的基础罢了。
然而自八月入秋,再至十月,气温越发寒凉,西北方的边境常有外族来犯。
今年可算不得什么丰收年,尤其北边,逢降雨稀少,虽不至大旱,可那雨水一整个夏季过来也不过降了三两场。田中稻苗细瘦干涸,结的颗粒也是异常干瘪。
大明尚且如此,那外族情况便更是严峻。人总不能给活生生饿死,那外族人换不到足够的粮食物资,就只有来抢。是以大明边境虽森严似铁,却也止不住外族人一次次的来犯。
这些受灾的奏折从各地雪花般呈奏上来,朱厚照却是不管的。批红的权利被交至刘瑾为首的司礼监,内阁批过呈上,然后刘公公给折子批红。
说起刘瑾,若是熟知明朝历史的人,恐怕少有人不知。细数大明王朝五百多年历史,宦官中出来的大奸大恶之人,这位刘公公至少能稳稳挤进前三。
唐子畏对他的大名自然不陌生,可真接触到了,才觉这刘公公也并非如后世所传那般不堪。虽然确实贪了些、心眼儿小了些,但确实是在做事的。
皇帝懒得批的那些奏折,他来批。
一份一份都认真看过才落笔。
那些骂他的人都被他认认真真记下来,次日便想法子收拾;那些出谋划策的,他认认真真思索,除了利国利民之外自个儿是否能在其中捞一笔;那些正经谈论朝政民生的,他也认认真真的思考后才落笔,给出解决方案,虽然因为学识有限,往往弄巧成拙……
总的说来,刘公公可不是单纯的坏人,他除了敛财,还想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但他越是努力做事,朝中便越是一片乌烟瘴气、百姓怨声载道,刘公公的恶名传了八百里。他为此十分发愁,便想真真切切地做几件好事。
对此,唐子畏表示十分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