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任务(4 / 6)
来到了帝国的边陲。这里,他遇到了三儿子吉耳桑吉以及他手下的三万人马。
吉耳桑吉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使古耳遭到腹痛”,出自于摩诃末为纪念其父帖乞失击败古耳朝算端失哈不丁的事迹而别出心裁的创意。对于这个鲁莽有余、沉稳不足的儿子,他向来是看不上眼的,否则也不会出于“眼不见为净”的用心而将他远远贬来这帝国边陲之地了。虽然如今的吉耳桑吉表现出十二万分的积极性,但是基于过去的观感,摩诃末终究还是不敢倚之为干城。
事实证明,摩诃末的担心绝非多余,在他逃来这座名叫的小岛之后不久,吉耳桑吉就在俾路斯忽堡(2)遭到蒙古军围攻而兵败身亡了。颇为巧合的是,这里曾经是古耳朝的故都,因而“是旧王朝的亡灵怨念在复仇”的传言在当地人口中不胫而走了。当然,这些事情算端本人并不知情,正如同他不知道自己的另一个儿子皮儿沙(Pīr-shāh)死在旧日臣服的仆从八剌黑之手(3)一样。因为这是发生于回历619年(纪元1222-1223年)的事情了。
奇后人有这样的诗句来哀叹两位王子:
书看透这个尘世,那就足以发现,
奴隶在其中获得高升,贵人却受贬抑。
君子在它的脚下,
小人在它的背上。
除却情人的眼与心,
没有盾牌能够抵挡命运从指尖上发出的箭簇。
天降大祸与苦难,
仅光临异乡人的陋居。
黑夜到来,人人都最后走进家门,
那不幸的异乡人啊,你没有家和门!
流浪汉在苦痛之中发出的呻吟,
冥冥地狱之中也没有那种呻吟的火星。
异乡人眼中流出的泪水,
不过是胆汁和肝血。
千万别嘲笑异乡人的处境,
因为你不知道异乡人受创的心。(4)
虽然,摩诃末很幸运(亦或是不幸?)的没有看到自己诸子的最后结局,却已基本了解到自己的母亲和那些妻妾们的下场。在祃桚答而地区的城堡之中,他与秃儿罕可敦有过短暂的会面。他劝母亲带着女眷们和自己共同逃亡,以躲避蒙古军的追杀。然而,这个一生都不信任自己儿子的固执老妇断然拒绝了这个建议,母子间最后一次会面就此不欢而散。
在他离开后不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