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124.52.1(4 / 8)
住草棚子的。
牙行帮着寻到的就是这么个院子,从中间一分为二,孟家住东面,柳家住西面,每一边都有三间房,倒也还成。
柳家兄弟俩是真无所谓,于他们而言,只赁一间房都无妨,大不了兄弟俩睡一个炕上。孟家这头,则是因着小俩口都打算安顿下来后慢慢相看房舍,他俩还是比较倾向于买个院子,正好孟谨元先前中了解元,县衙门特地给了一笔奖励,加上他自个儿卖书画所得,倒也能堪堪凑个一千两。
一千两银子已经是一笔天文数目了,孟谨元盘算着,即便京城地价高,这地段偏僻的二进院落总该没问题吧?
买房不比赁房,自要稳妥一些。孟谨元叮嘱牙行的人帮着留意一下,随后便将自家安顿了下来。
彼时,已是九月中下旬,京城要比大青山那头略冷一些,幸好在京城置办东西极是方便,不出两日,两家就都安顿好了,还添置了好几样必要的东西。
周芸芸忙着收拾小家、添置东西,孟谨元也没闲着,读书人自有他们的小圈子,哪怕来自于五湖四海,也能聚在一道儿品茗作诗。偶尔若碰上个志同道合的,只怕没两个时辰就已经投缘到恨不得抵足夜谈了。
咳咳,不是孟谨元,而是小柳,他寻到了一个格外投缘的书生,用他的话来说,可比家里那一帮子迂腐的书生顺眼太多了。对此,大柳用实际行动表明了他的嫌弃,对自家蠢弟弟的嫌弃。不过,那书生也确是个能耐人,虽然上一届科举落榜了,却也是文采斐然,只是气运略有些不济。
出于对能耐人的敬重,包括孟谨元在内,他们四人聊得都极为投缘。顾虑到周芸芸这边需要安胎,因此他们四人常常待在隔壁柳家,品茗做学问。
用周芸芸的话来说,这都可以凑一桌麻将了。
在这期间,牙行那头也曾派人过来,只是买房舍到底是个大事儿,要求也难免略高了些。不是地段不合适,就是房舍大小不成,便是都成了,那价格却又太高了点儿,等好不容易瞧中了,实地一看却是许久不曾修缮的老破房舍。
又过了几日,待九月最后一天,唐书生一位师长打算举家搬迁,对方是京城本地人,同时也是上一届的二甲进士,在翰林院待了三年后,刚从吏部得了调令,是正六品的通判。别看品阶不高,去的却是江南富庶之地,何时归来不知,便是届时回京,那也必然看不上原先的旧宅子了。
对方的意思是,可以将旧宅子折价卖给唐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