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6 / 6)
岁月苟活了下来。后来两岸关系缓和了,李明珠千方百计地想和台湾的家人联系,却辗转地得知自己的父亲早已过世,家产已被两位夫人及其子女瓜分殆尽,那边的人唯恐她们会来争夺遗产,对她的来信根本不理。开始李明珠还气愤填膺地扬言要找律师告他们,何大路只当没听见。恰好那个冬天明珠的关节炎又犯了,住了两个月的院也没治好,彩虹带着她去看中医,开了一大堆药,又被家人强迫着学打太极,一打岔儿,这才不闹了。
“哟,明珠,你闺女回来了。”二楼的陈阿姨笑着说。
“知道她这时候回家,我特地在楼下等她呢。”李明珠将摘了大半盆的豆芽拾起来,站直身子,直直地问道:“彩虹,上次陈阿姨给你介绍的那个秦小同,你们谈得怎么样?”
彩虹双眼看地,支吾:“见了两次,没联系了。”
“哎呀,怎么会呢?”李明珠跺起脚来,“人家小秦多好啊!身高一米八,家里有两套房子,老头子做的是大生意,撂下话来说一结婚就将滨江小区的那套过户给他。你知道那个小区吧?复式的嗳!上下两层,一百二十平米,他家在六楼,不高不矮,还有电梯。光那一套就值几百万,还不算装修的钱。人家家长说了,就想要个知书达理的媳妇。陈阿姨你说说看,论知书达理,我家彩虹是大学老师,学历又高,长得又好,马上要读在职的博士。这附近还有谁比她更知书达理的吗?”李明珠这一生气,涕唾乱飞,嗓音顿时高了,“乖女啊!你不给你老妈一个面子,怎么着也得给陈阿姨一个面子不是?你也老大不小了,转眼就剩女了,你还挑个没完,别千拣万拣,拣得个烂灯盏。”
彩虹窘了。老旧的大板房自有它的“门栋文化”。那就是以门栋为单位形成一个小型社交圈,平时借把葱忙时帮接孩子过年互送糕点,讲的就是这份十几年的亲近。彩虹面前的一群阿姨全是看着她长大的老邻居,大家扬起脸,一副惋惜的样子。李明珠早已派下任务,让阿姨们“关心”彩虹,弄得她日日回家都被围剿,不交待一番不让上楼。
彩虹只得强笑:“妈您搞错了,不是我没联系他,是他没来联系我。他打给我一个电话,我回了一个电话,然后他就再也没有打过来。您总不至于让我上赶子地去追他吧?陈阿姨,我这样做,没什么不合适吧?”
对于这种类似于乡村文化的门栋文化彩虹是不感兴趣的。但最近这栋楼的孩子们考大学的考大学,做生意的做生意,纷纷留在了外省,彩虹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