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第 194 章(4 / 6)
“娘,饱了。”宋二郎是四兄弟当中碗里还有一口汤的,他吃到最后怕没了,最后那点他吃得很慢。
“妹妹哪去了?”这时宋大郎往外探头,刚才小五出去了,这时也不见回来。
他正起身要去找小娘子,就见小娘子手上端着个装着粮饼的小木箕挪着小步子进来了,宋大郎忙过去接,“怎么不叫大郎哥?”
苏记的杂粮饼是用猪油煎的,煎到金黄很是香脆,再配点骨头汤,吃下去能吃个实饱,就是她家这几个半大小子的肚子也能扛一天。
一个饼三文钱,宋小五买了五个,骨头汤是苏记白给的,多喝一碗是一碗,正好给这几个小子多补点钙。
下次再过来吃,就是下个月了。
“汤来了……”不等宋小五说话,苏大郎就端了大盘子吆喝着过来了。
“苏大哥,劳烦了。”宋大郎马上端起了张笑脸。
宋三郎则眼明手快地把妹妹拉到跟前护着,怕苏大郎手中滚烫的汤把妹妹淋着了。
宋家现在手头上有的就是之前卖田卖屋剩的那笔银钱,但那近六百两银先是借了五十两让李家迁家,李之叙一病,就又借给了他们家五十两,这笔钱宋张氏也知道是有去无回,至少这几年是拿不到的,不等李兄弟站稳脚跟,他们家哪拿得出银钱出来还?但宋张氏不是小气之人,相公要帮李兄弟的忙,好日后官场当中有个自己的人可以用,她又不是那等目光短浅的妇人,拿出去了就没想过要回来。这头去了一百两,宋张氏迁家那是左省右省,能不花钱的地方绝不花钱,她连酸菜坛子咸菜罐子都搬来了,就为的能省一点是一点,饶是相公给她的钱到了她手里她拢共就花了十多两,她手头上有的银子也就二百六十两多一点。
老先生那是对宋家堪称是有再造之恩,为了宋韧,为人高洁的一个老夫子大半生都在钻研学问之中从未求过人,却在弟子落魄后四处打听昔日同窗和相识之人中间有没有能帮得上弟子的忙的人,打听到了就不远路途辛苦,腆着老脸登门造访,就为的想给弟子求个以后来。宋韧能有现在,最初那是他的先生放下身段去求来的,现眼下他被京城书院挑中去当坐馆夫子都不忘他们家,宋张氏哪撂得开那个脸,不带银子就让孩子跟随师祖上京城进学?老人家一生清贫,身上哪有什么银钱,他们家的去了岂不是给人添负担?
这还是其一,等去了京城,要是四个孩子都去了,每一年都要银子生活,这就是他们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