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百亿富豪(2 / 5)
了,说再观望观望。
乔爸、富爸已经过了富贵险中求的年龄,他们思想保守,讲究稳扎稳打,再说以他们现在的身家没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妈妈们则觉得,他们现在已经很有钱了,就是现在什么事不做,也够吃几辈子的了,没必要折腾。
于是,上市计划搁浅。
国家宏观调控很好,亚洲风暴对国内并没太大影响,房价稳健增长,98年房改出台,之后福利房全面退出历史的舞台,被商品房代替,让那些指望分房改善住房条件的工人阶级彻底断了念想,要住房子,比较现实的途径是买,耗子还得弄个洞呢,何况是人呢?没房子跟流浪汉有什么区别?主要是没安全感啊!
没上市的房产公司就是比不过上市公司,没有真金白银,底气不足,大型项目不敢做,公开投标,好的地段也抢不过上市公司,被人抢了两次标后,郑剑锋坐不住了,现金社会,有钱才是硬道理,就算有门路拿下地,没钱也不敢放手去做啊。
这人吧,没钱时图个温饱,温饱了就想奔小康,小康了就想大富大贵,能力越大,欲望越大,没个满足的时候。
5月,郑剑锋重提公司上市的事,聘请专业的财务顾问和律师协助公司聘请买壳上市所需的会计、评估、法律等方面的中介机构,发现97年买壳平均成本为6000万,98年上升到一个亿,今年还要高。
不禁有些后悔,这一个观望四千万就没了。
于是,通过一家海外离岸公司在股市还在慢慢回升期的时候帮忙物色几家上市公司,在进行2个月的考察评估论证后选定一家叫邵华实业的上市公司,在中介人的搭桥下分别以1198、1274万港元的价格收购了两个大股东手上各24.5%、25.5%的股份,成为邵华实业的最大股东。
股权转让时,对方股东到场,然后,就有了上面一幕。
两人从97年12月开始便以散户和内交的形式联合一家海外离岸公司以平均每股2.38的价格收购邵华51%的股权,成为控股人之后,趁着股市低迷不断逢低吸纳该公司股权,截止今年5月份已成功收购邵华79%的股权,然后再通过离岸公司把卖壳的意思放出去,吸引郑剑锋过来收购。
郑剑锋抬腿就要踢他,吼道,“滚,钻钱眼里了,连你老舅的钱都坑,”
乔栋轻巧闪过,皮皮赖赖地说,“这怎么叫坑呢?我也担了很大的风险,一年就赚这两千万,也就看在你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