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6章 【聚义峨嵋】(1 / 4)
峨嵋山,位于华夏西南四川境内,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是举世闻名的普贤菩萨道场。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包括大峨眉、二峨眉、三峨嵋、四峨眉。
大峨山为峨眉山的主峰,通常说的峨眉山就是指的大峨山。大峨、二峨两山相对,远远望去,双峰缥缈,犹如画眉,展现出一种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
峨眉山以多雾著称,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
峨嵋山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一线天、舍身崖等绝壁高达七八百米。山势雄伟,隘谷深幽,飞瀑如帘,云海翻涌,林木葱茏,有“峨眉天下秀”之称。
峨眉山主峰万佛顶海拔三千零九十九米,全山形势巍峨雄壮,草木植被浓郁葱茏,故有“雄秀”美称。而峨嵋派,便座落于主峰万佛顶之上!
关于峨嵋派,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峨嵋是由一个由女子所创的武林门派,开始时叫做玉女拳法,后因祖师入了佛门,又以称女子为“蛾眉”和佛教圣地之“峨眉山”的双重含义而得名。
而又有一种说法,说天下武术出峨眉,后因少林有名了,才叫“天下武术出少林”峨眉派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鳌头。
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它与洪门天地会之“峨眉山”不同,洪门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于虚构,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实指。
峨眉武术起源于先秦时期;峨眉武术创始人是先秦时期的武师司徒玄空,因其曾模仿峨眉山白猿的形态创造了白猿剑法与白猿通臂拳,又称白猿公;峨眉派武术成型的时代是南宋,代表人物为峨眉山白云禅师和白眉道人。
峨眉派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攻防兼具入拳经上讲:“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
“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
总之是以弱胜强,真假虚实并用,站在女子的地位融汇了南拳、少林、武当等众家之长。
当然,无论是哪种说法,如今均已无从考证,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说明峨嵋派传承之久,甚至较之少林、武当也毫不弱上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