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3 / 6)
来就同他娘交了底,希望他娘有个准备。
“张大人当真问了这些?”李氏一听,下意识的欢喜,张大人可是他们江州的父母官啊,他要是当真看重自己儿子,把女儿下嫁过来,他们往后也是张大人家的姻亲了,多大的荣耀!
只是欢喜过后,李氏注意到她儿子的神色,似乎没有半点喜色,反而有些隐隐的忧虑和不喜,李氏愣了一下,也收起心思,低声问:“那……你是怎么想的?”
“我同张大人说,曾经答应过父亲,先立业再成家,还要安顿了妹妹的事,才会考虑自身,所以现在考虑婚姻大事为时过早,不想耽误了别家的姑娘。”
李氏有一个优点,就是事事以儿子的意思为重,虽然她心里对张大人的看重而感到欢喜,但既然儿子表示不同意,她也只能作罢,点头道:“行,改明儿回去,娘同你爷奶也说一声,这可是你爹的遗愿,不能轻易破坏了。”
“只是……”李氏还有一点担忧,“这样会不会叫张大人不喜?”
别亲家没做成,弄成冤家了,她是对儿子有信心,不靠姻亲,就靠他自个儿的能力,现在都考中了秀才,以后的前程还远着,可要是得罪了这里的父母官,一个秀才那就远远不够看了。
“咱们这儿好言说话,别叫张大人下不来台,想必就没事了。”刘延宁安慰道,“方才我婉拒的时候,张大人并没有生气。”
“那就好。”李氏放心了,推了推儿子,“去休息罢,明儿要是没事,记得去江公子那儿一趟,咱们家定了二十一摆酒席,人家江公子这么照顾咱们家,礼数也不能少了。”
刘延宁第二日并没有去成江景行家,知县府中午设宴请他们这些新科秀才,刘延宁却一早被考上秀才的同窗们喊了出去,大概是知道刘延宁前一日去过知县府,过来取经的。
这一出门,又是天黑才回来,说是下午从知县府出来,又去茶楼聚了聚,明儿还约了同窗回书院拜访先生们,约莫又要一日。
刘青也是经历过高考的人了,很能理解她哥繁忙的应酬,李氏也庆幸,还好听了官爷的话,多预留了几日在城里应酬的。
听到刘延宁要去拜访青山书院的先生,李氏又想起来了,同刘青道:“改明儿回去的时候,到了镇上记得提醒你哥,得去林夫子那儿一趟,他是你哥的启蒙先生,你哥非得亲自请他去咱们家喝酒不可。”
刘延宁这儿忙着应酬接踵而至的同窗好友,终于在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