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3 / 4)
子一样混成军官呢?
抱着这种想法的人不少,所以来李家学武的孩子越来越多,尤其是政治形势明朗以后。
当初李建业也参加了高考,不过他因为下学早,复习没准备好,只考了个中专,毕业之后在乡镇上做文职工作。他的工作比较清闲,下班后回到榆树村,就经常教孩子们练武。原先学武是安排在自家院子里;现在吗,因为学武的孩子太多,早把场地搬到打麦场了。
“娜娜,我就是想问问,这学武的孩子一天比一天多,咱家管不过来咋办?”李建业觉得,照这么发展下去,附近的村子再把孩子送来,家里还真管不过来。要是冷不丁不教了吧,就会得罪人。
为啥孩越来越多呢,因为跟李家学武不花钱。有那种知道好歹的人家,知道自家孩子在李家学武,会送些吃食给李家;还有些纯粹是抱着占便宜的想法学武,反正李家白教,不学白不学。
这个年代的农村穷,观念落后,还没有实行义务教育制度,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认俩字就行,何必花钱去念书,不如学门手艺或是找个工作早早出来赚钱。
这些人就让孩子上个小学,会写自己的名字,会认些字,就觉得了不起,可以让自家孩子谋别的出路赚钱了。
有些连学都上不起,因为农民手里没活钱,供不起孩子上学。这些人也是无奈,有钱谁不想给自家孩子更好的生活,可是他们劳动一年下来,缴了公粮和提留,手里真攒不下几个钱。
就算得点闲钱,当父母的还得替孩子的未来考虑。孩子长大得结婚吧,男孩结婚得有房子,出彩礼钱,这些都是花大钱的地方。父母就想攒点钱,以后给儿子结婚用。相比之下,上学就不那么重要了,这是那时一些农村父母的想法。
跟李家学武,又不用花钱,干完活去学就成,等到了年龄就去验兵。当兵也是个好出路,因为当兵也有补贴,跟挣工资差不多了。
当然,也有勒紧裤腰带供孩子上大学的,这样的人家有,但是不多。能一直上学的农村孩子,要么是家里条件好的,家长开明,想让自家孩子成才;要么是家里得宠的孩子,合全家之力供个大学生出来,跳出农门,光宗耀祖。完了这个大学生工作之后,再回报家里的兄弟姐妹。
扯远了,话说回来,反正学武的孩子一年多过一年,李建业想让李娜帮忙想想办法,到底怎么处理这样的情况。他怕得罪人,也想不出啥好办法,才想让见识多广的堂妹出主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