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1 / 5)
水利修缮工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古人也运用他们的智慧开凿隧道, 比如“火烧水激”之法,李冰在主持修建都江堰时, 用的便是此法,现代人看,就是热胀冷缩的原理,李成明也沿用了此法。
虽然时间确实紧迫,但是李成明看起来并不着急, 一如既往地沉稳冷静。
“只要青州百姓齐心协力, 办成此事不难。”李成明这么说,杜仲也便不急了。反正术业有专攻,这些事他也不懂, 便全权交给李成明。
年前要赶工一段时间, 等到了年节,无论怎样, 都是要让这些做工的人休息,过了元宵之后,才重又开工, 好在青州早春少雨,又多赢得了些时间。
青州或许明年多雨,但其他地区则不然。沈清之前便担心,若是遇上大旱该如何是好。
古人食五谷,粟、豆、麻、麦、稻。南米北面,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产量并不大, 大部分人家兼食黄米、高粱面之类粗粮杂粮。
好年景里,依旧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之景,又何况坏年景,有黄米饭吃便算不错,吃糠咽菜都是难免。
但玉米却是极高产的作物,引进我国后,就在北方大量种植,而陈朝现在是没有玉米的,沈清希望能将它推广出去。
不管第二年有没有旱灾,玉米都是一种不错的高产粗粮主食,做成面条、窝头啥的,管饱抗饿。而且耐旱高产这一点正是沈清所需要的。沈清派了人,在北边府县购置农田,聘了极有经验的老农,试验育种,明年春,便可以种下。
如此如此诸多杂事,将时间塞得满满当当。转眼,玄深手上的绷带都早就拆掉了,这一日正是年关将近。
这一日,那文安侯世子刘少阳,正背着文安侯求了侯夫人,解了门禁,当天晚上就偷溜着出了门,风流快活去了。
“世子爷,您等等欸。”家丁拦都拦不住,追着刘少阳一路跑,可惜一晃眼就没了人影。家丁摊了摊手,这下糟糕了。
那刘少阳甩掉家丁去了哪呢?
刘少阳这一个月可憋得难受,他爹不知犯了哪门子毛病,真的把他关在一个院子闭门思过,甚至连他后院的莺莺燕燕也全部送到了另外的院里去,别说出府,就是这个院,也没机会出去。好叫他每晚孤枕难眠,食不知味。今日,他父亲不在家中,刘少阳才大着胆子求他母亲,他母亲一向偏宠他,几句话就缴枪投降,让他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