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4)
样屁颠屁颠的跑过去投诚了,他们对陆宁华的认识十分的陌生,只能够从种种政令中一点一点揣摩,这样的却是有很多误差的。若是陆宁华是那种比较狭隘的,并且介意秦氏势力主的身份可能会因为担心国中国的情况,在他们投诚之后对秦氏下黑手,将秦氏或软禁或者干脆不为人知的来一场灭门惨案。
这样的事情历史上发生了不少,秦氏要说一点畏惧都没有是不可能的。实在不行他们也还有退路去选择陈氏,以他们对秦氏几百年的了解,顶多就是削弱秦氏而已,倒是不会做出灭族这样的事。
出了陆氏边界到秦氏感觉就是一个分界线,陆氏的边城因为打战的关系和内部比起来算是比较难过的,可是比起秦氏这边已经是好了非常多。大概是因为她要经过的关系,这边的路上已经做了些清理,并没有什么流民出现,只是那举目可见的残垣断壁看起来还是十分触目惊心的。
陆氏和秦氏并没有什么冲突,实际上秦氏出了有过和南王的几次摩擦之外,和其他势力都是相安无事的。陆氏这边因为内部要修养生息提高自己的能力,只要秦氏不折腾,他们也不会去招惹秦氏,陆氏和秦氏接壤的这一段边界可以说是所有的势力边界中最为和平的一段。当然再和平也会有一些小冲突,主要还是因为两方的百姓的冲突,他们之间有过几次不足千人的小规模战斗。
陆宁华有着前世的记忆,当然也清楚的记得,其他边界的情况比这儿要惨的多。有的边界将军对下管教不严,兵痞多的,还有不守护民众,反而对边界的百姓劫掠,甚至于强抢民女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只是她重生之后大多数都是呆在陆氏,即便是在清贫的城镇,大多数人也都能够得到个温饱,即便是乞丐流民,各个城镇中也有针对乞丐流民的雇佣任务,基本上只要不是手脚都断或者瘫痪的人,基本上养活自己都是没问题的。即便是手脚都断掉的,还有瘫痪的,或者老的已经不行的,城镇有一处专门的集聚地,城中的富户基本上都会轮流布施,百姓也会捐些衣物,存活都是没有问题的。
陆宁华这回从陆氏出来,看到秦氏边城小镇的样子,才发现原来他们陆氏比起外面已经发展的很好了。也许是初期发展艰难,夹缝中生存,还有东曲地理环境不好,大燕的时期在大燕朝的郡中只能排个中下,而相礼则是因为贵族搜刮两极分化严重,税收在大燕朝可观,可是百姓生存却是奇差。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陆宁华都在为怎么发展她这两片贫瘠的土地发愁,还有怎么让陆氏这个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