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4 / 10)
必太过心烦。依学生愚见,李大人最后那句便是对东主的提醒之意了。既然东主的上官还肯提醒,这折子又打回来而不是递上去,事情就大有可为,我们只要将东西压一压,等到太子大典即成之后再上就一切皆成了。”
太常寺卿正是姓李。徐善瑞依旧眉头紧锁:“我担忧的何曾是这个……”话到一半便不再言语。
主客多年相处,中年书生也是颇知徐善瑞心思。
其实刚才徐善瑞说他这份折子上得太急了一些,如何又是表面上的急躁了?
宁王的名声又不是今天才传出来的,徐善瑞之所以提早上折子,便是想着能不能借着这次的机会露上那么一露,借机走入下一任当权者的心里——当然依着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个举动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假设宁王为了素来自己的名声,想要毫无瑕疵的登位,而这个折子恰好在这当口撞入他眼睛里,他为了自己的名声,又要树立威望,很难说会不会抓个典型大加折腾。
要真走到这一步,对于徐善瑞来说就十分得不偿失,归根到底,他后台硬,就是毫无作为的慢慢熬,熬得也比这满朝大多数人快得多了,何苦在这风口浪尖冒出头去,叫人一浪把他给打下去?
“折子都是小事。”徐善瑞再摆了摆手,“这份这折子是要过李大人的目的。李大人截了下来,跟我说这番话,大方向上就是对我示好;但除了大方向之外,他的态度有些……”
“蹊跷?”中年书生将那形容词给补全了。
“没错。”徐善瑞轻轻点头,“若说是示好,为何语气这般糟糕?若说不是示好,那为何特意将这件事点破了叫我知晓?”
中年书生思索说:“李大人所表达的,未必全是他自己的态度。”
徐善瑞示意继续。
中年书生又解释说:“李大人年龄到了,又并无强硬后台,此时只虚应故事,熬过了最后一两年的功夫,安安生生退下去也就罢了。这样子的人是不会轻易掺合入漩涡之中的,对于他而言,不管是东主这里出事,又或者上面出事,都不是他所乐于看见的,他唯独求个安安稳稳……”
徐善瑞这时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李大人这样的态度,是因为上头对我不甚满意?他一面提醒我,一面也迎合上边的意思?”
中年书生肯定点点头:“学生是如此想的。不过究竟是哪一方出了问题,还须东主再做探查。”
徐善瑞点头不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