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过年(1 / 5)
腊月二十四的朝宴过了, 年味就越来越足了。
宫里处处都是一片红火,各宫忙着洒扫、备年礼、做花灯;御膳房每天出宫去采买荤素粮食的排车都是一车车往回拉;太医院的学徒也按例去给各宫奴仆做义诊, 有毛病没毛病的都去瞧一瞧, 争取别把病气带到第二年。
腊月二十七,晏回一觉睡到了天大亮, 还是被唐宛宛喊醒的。他一边感慨自己真是堕落了, 一边又跟宛宛在床上亲热了一刻钟,两人都气喘吁吁了这才打住。
用过早膳, 晏回焚香净手后行到了桌前,桌上笔墨纸砚齐备, 道己双手捧笔, 敛袖静立一旁。
这支笔笔毛足有唐宛宛手腕粗细, 来头极大,是大盛朝祖皇帝在位时叫巧匠造的笔,二百多年来只换过笔毛, 笔杆乃是和氏璧所造,上头环龙纹为饰, 另刻着“天佑大盛、国祚绵长”八个小字。
晏回提笔饱蘸朱砂,寥寥几笔书就一个红灿灿的“福”字。唐宛宛一怔,又凑上前仔细瞧了瞧。晏回似乎知她所想, 笑着问:“看出什么名堂了?”
“这字写错了呀!”
“娘娘所言差矣。”道己一向致力于树立自家主子的伟岸形象,闻言便笑着说:“这个字用的是五福合一的‘福’字写法,您瞧左半边这衣字旁,是不是又像‘子’又像‘才’;而右半边的一口田用的是‘寿’字写法, 其下有‘田’,正是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五福之意。”
唐宛宛辨认了半天,深深觉得这就是个错别字……
每年陛下所写的第一个福字是有大意义的,这张福字以金绢为底,朱砂为色,是最有福气的。往年这第一个福字都要好好裱起来,放入国史阁中小心存放。
而今年,晏回在这第一个福字上盖了个玺印,然后把这个错别字送给了唐宛宛,目光微有暖意,说:“回头叫人贴到寝殿前的影壁上。”
道己有那么一瞬想要说什么,还没开口又立马闭了嘴,心说陛下比他这个奴才更明白规矩,如此做了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自己多嘴多舌反倒不美。
收了这么重一份礼,唐宛宛还有点不太情愿。因为在家里时,大门上贴着的福字和对联都是她亲笔写的,今年却没这个机会了。
小时候每到过年,她跟哥姐几个都争着写福字写对联,谁写的最好就把谁的福字往大门上贴。后来两个哥哥成家了,两个姐姐嫁人了,不跟她争了,于是每年大门上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