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图穷匕见(2 / 10)
时许,在距离案发现场5公里的一个巷口处发现嫌疑车辆。车上留有血迹,但人去车空,显然刘春海在此更换了车辆,线索至此完全中断。
现在是上午10点整,距离顾菲菲和耿昊失踪已将近12小时,如果是寻常绑架案,应该说还在侦查的黄金时间内,问题是绑架者是一个身负多桩血案的连环杀人狂,尤其从他先前毫不拖泥带水的作案风格来看,恐怕二人已是凶多吉少。
小会议室里,艾小美和杜英雄均一脸焦急,对着白色分析板比比画画着。两人刚刚将已知线索都记到白板上,希望通过直观立体的观察,寻找出刘春海可能留下的破绽。张世杰更是如热锅上的蚂蚁,红着一双眼睛,哑着嗓子不断地通过对讲机向前方各搜寻小组喊话。韩印还是一贯的模样,脸色沉着,坐在一大堆卷宗前。在他看来时间还有,他相信刘春海会最大限度去享受折磨顾菲菲和耿昊的快感,否则昨夜何必要将二人从撞车地点掳走,直接杀掉不就一了百了了吗?
当然,即使这样,也不意味着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作为侧写专家的韩印,很想以自己的专长,为搜捕行动找出一条捷径来。犯罪心理侧写笼统点解释,其实就是通过对犯罪行为的科学分析,来推断出犯罪人的各种背景信息。当然这其中也包括个性、喜好,因此侧写专家们都秉持着一个观点——行为反映个性。那么反过来说,个性决定行为,就是说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导致的行事方法也会大相径庭。所以从昨夜案发到现在,韩印一直试图通过全面剖析刘春海的个性特征,结合目前掌握到的有关他的所有犯罪信息,加上他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绎想”他会选择的逃窜路线和方向,以及他认为安全并具有一定心理舒适度的藏匿之所。
……
此刻,韩印已经反复翻阅过刘春海的背景信息和犯罪资料,对每一个犯罪环节都逐一加以剖析,却并没有摸索到任何可以缩小搜捕范围的方向和思路,反而心里面的疑惑越来越多。而当他试着把这些疑问串联起来去审视,一个大胆的想法陡然从脑袋里冒出来:刘春海真的有能力做出这么一系列惊人的案件吗?他会不会是一个被精心塑造的“替罪羊”?
单纯从目前的局面上看,刘春海显然已经识破警方的“诱捕计划”,也应该清楚警方的警力布置状况,包括阳光花园的主监控区以及保护小组的动态,所以他才会利用私家侦探引开杜英雄等人,从半路上劫走顾菲菲和耿昊。这也就意味着犯罪升级了,迫害和折磨耿昊已经无法满足刘春海的欲望,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